-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渤及其赣州后裔
李渤及其赣州后裔
李渤及其赣州后裔
龚文瑞
走进章贡区水东乡李老山村,一眼就可以感觉这里之不俗。
村头一棵巨榕,华盖足有百丈之阔,我们甚至是要走到离它百余米之外的池塘那边才可以将之完全摄入镜头。镜头中的古榕葱葱郁郁,生命旺盛如斯,让人生发许多想像:这里的人承受着浩大的祖荫!确实,我眼中的纳凉闲聊的老人妇女及蒙童们,他们是唐宪宗时虔州刺史李渤的后代。
下坪几棵巨樟的掩蔽下,李渤公祠庄严矗立,前面是一口风水塘,蓄着李渤后人在李老山生活的千年故事,硬山顶的祠堂屋顶中央竖放着一只青花瓷瓶,里面插着三支兵器,其中一支戟,另两支未记住名称,“戟”寓意客家人追求“节节高”的美好愿望。夏日灼阳下,青瓷锃锃发亮,祭器生辉,散淡着淡淡的神韵。一向独立于村头要道的社官,在李老山显得有些安详、谦虚,它静静地依附在李渤公祠的左侧,无言地衬托着李渤公的伟大。
李渤公祠简朴如斯,坐西北,朝东南,土木结构,是典型的赣南客家建筑风格,唯有中间的正厅部分高出数10公分,祠堂进深9.25米,宽11.20米。门前右边一株、左边两株古樟将祠堂覆盖,三株古樟的树龄均在500年以上,祠堂四周绿树成荫。小小自然村孕育大文化——1997年,李渤公祠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可惜,文革期间祠堂内一枚明代古铜钟被盗贼偷往南昌去,幸好在南昌赣江边上岸时被发现,结果被收藏在了江西省博物馆。据说,上面刻了许多有文物价值的铭文。如此说来,这枚古代铜钟若仍留存,李渤公祠的级别肯定远不止市级文保单位了。
一、关于李渤其人
李渤何许人也?《唐书本传》记载:李渤(公元772~831年),唐代的著名诗人,字浚之,号少室,河南洛阳人。李渤与其兄长李涉都是当时的著名文学家。李涉,号青溪子。
李渤、李涉兄弟二人早年隐居于庐山,在白鹿洞、栖贤寺一带读书。他在白鹿洞养了一只白鹿,并常随白鹿外出走访与游览。因此,时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其读书处称白鹿洞。
因为饱读经书,且为人刚直,李渤为官前就是一个很有名气的人。元和二年、三年,户部侍郎李巽、谏议大夫韦况两次联合上奏章向朝廷推荐李渤为右拾遗。李渤是个清高、自重的读书人,对于出仕做官抱着谨慎的态度,对皇帝的两次邀请予以推辞。皇帝知道韩愈是他的挚友,遂让韩愈去信劝他,出于对韩愈的尊重,他走出隐身的河南少室山,可到了洛阳城仍没去长安城见皇上。唐穆宗即位后,元和三年十二月,朝廷以“求贤图治”为由,第三次下诏,授以考功员外郎的职务,李渤觉得这份新任命的工作有些对路,兴趣一起,遂起身上任。一年多后,李渤调到中书省任右补阙——一个劝谏皇帝、举荐官员的要职。
李渤从一个隐士起,到应诏入朝作官,一直是个奋发敢言、胸怀抱负的人。他官做得努力、勤奋,工作效率很高,得到了天子的信任,皇帝对他的建议都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于是,提升他为给事中,赐紫金服(三品官)。然而,忠臣往往难成正果。李渤太于忠于职守,又不避权势,元和十五年(820年)十一月,定京考官,他逐一评论宰相至三品京官考绩等事,主张该升的当升、该降的当降,并上书言宰臣肖免等尸位素餐、平庸误国。结果,为权臣所顾忌,诬陷其为性情粗放,“越职钓名”,而贬出京城,出为虔州刺史。
二、李渤在虔州
长庆年间(公元821-824年),年近花甲的李渤带着家眷来虔州,出任刺史。史书记载,李渤在虔州任剌史期间,眼见虔州百姓为历年重税而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毅然上奏,为虔州百姓免除了“赋米2万石,废冗役1600人,移税钱200万”,赢得了虔州老百姓的深切爱戴。
之外,李渤还是个才情横溢之人,他“孤操刚直,精诗书画”,他为城市创造了一个影响力最久远的文化内容,即在本家刺史李勉建造的郁孤台上题下了流传千古的名联:“郁结古今事,孤悬天地心。”李勉(717-788),是唐太祖李渊的曾孙,唐宝应至大历年间,大约763~766年,出任虔州剌史,在府衙旁的俗名田螺岭的孤山上建了一台。此台“冠冕一郡之形势,而襟带千里之江山”,且高阜郁然孤起,名“郁孤台”。史载,郁孤台建成,李勉登上郁孤台,百感交加,发出感慨:“登台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郁孤岂令名乎?”郁孤台,因为唐代两位李姓刺史把郁孤台托举上了赣州历史的高巅。一百多年后,南宋绍兴年间的赣州知府却仍旧感念李勉的台、李渤的联,遂在田螺岭增建一台,北曰望阙,南名郁孤,两台相望,别有意韵。明末两台均毁,后来重建时,组织者只再建郁孤台,并把李渤的诗联重新镌刻在了柱上。
阅读虔州史,赫记有载的刺史有许圉师、裴士淹、赵昌、李勉、马总、李渤、韩约、韦綬、陈君宾、卢光稠、裴光復、裴稷、李舟、李仁元、王佛奴、姜还、苏均、源干、路应、李将顺、钟章、杜楚客、许昂等几十位,但真正让人们记住了名字的只有李渤、李勉、路应(首位开凿十八滩者)、卢光稠(虔州拓城者)四人。当真是“文章千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