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栖的来历——梦里水乡.doc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塘栖的来历——梦里水乡

塘栖的来历——梦里水乡 余秋雨说我们余杭:“五千年以来,她一直是优良的栖息地,一直没有改变过。五千年的安居乐业,这个安居乐业从未动摇过。这一带就是过日子的好地方,这里以后还会继续好下去。” 5000年前,良渚古城,2000年前,余杭县置,1000年前,临平建制,三五百年前,余杭最好的日子在塘栖!从今天起,天天看余杭微信将连续四天头条推出《塘栖的来历》,分“梦里水乡”、“一方大镇”、“塘栖味道”、“浮光掠影旧塘栖”四个篇章。 ——天天看余杭编者梦魂萦绕唤塘栖位于杭州、湖州两市交界处的塘栖镇,是浙江大地古老而又充满生气的江南典型水乡名镇、大镇之一。如果把浙江诸多名镇比作粒粒璀璨明珠,塘栖镇则是镶嵌在杭州市余杭县境、古运河畔分外夺目而又耀眼的一颗。《塘栖镇志》 有位作家曾经对我说,人的年纪大起来后,最让人梦魂萦绕的往往是他的故土。因为那里有他熟悉的过去,有他的根。这也是我想说的。更何况,我的故乡塘栖不仅是我热恋的故土,它还是座有过骄傲与辉煌的历史文化名镇。(蒋豫生) 塘栖镇跨在一条水的两岸,水南属杭州,水北属德清;商市的繁盛,酒家的众多,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镇集,但比起有些县城来,怕还要闹热几分。(郁达夫) 坐船逢雨天,在别处是不快的,在塘栖却别有趣味。因为岸上淋勿着,绝不妨碍你上岸。况且有一种诗趣,使你想起古人的佳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古人赞美江南,不是信口乱道,却是亲身体会才说出来的。江南佳丽地,塘栖水乡是代表之一。(丰子恺) 我离开的那个故乡,人们叫它塘栖。它的父亲是一座七孔的石拱桥,母亲是一条叫“栖水”的大河。从五百年前,政府宣布官方漕运正式由此通过时,塘栖彻底改变了它的命运:土地并不适宜种植粮食,而良好的水运条件,却使它成为杭州的粮仓。后来的数百年间,大清皇帝一次又一次来到塘栖后,它与南浔、乌镇成为江南最繁华、最富庶的三个市镇。 (虞铭) 2014年6月22日北京时间15:19,卡塔尔时间10:19,从卡塔尔多哈传来好消息,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通过中国大运河的申遗请求,而京杭大运河硕果仅存的七孔石拱桥——广济桥,也同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世界级文化瑰宝。身为塘栖人,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而这种荣耀则来自于历史的深处。(胡建伟)1明吕需《长桥晚眺》碧天秋水渺,红树夕阳多。到岸摇船旆,连舟起棹歌。 2明沈朝焕《塘栖晓望》晴霞暖红树,湛露滴寒芬。栉沐舟中早,渔歌一夜闻。3明末徐士俊《永明晚钟》斜阳古寺暗西偏,催起钟声动客眠。一带清溪三十里,霜飞犹有未归船。 4明末吴本泰《舟过塘栖》栖水人家伴水栖,水和遥不辨东西。平铺菱叶湾湾绿,鸂鶒鸬鹚眼亦迷。5清吴锡麟《唐多令栖水道中》酒旆屡招人,渔榔转一村。夕阳破网晒当门,土步鱼肥新笋白,斟老瓦,聚儿孙。6清费丹旭《过塘栖》消息孤云外,年华浅梦中。此村真乐土,泽国少哀鸿。7清孙人凤《往来塘栖道中》西小河通东小河,扁舟来往市门多。凉风吹起蓂洲月,大好中流听棹歌。临水而栖关于塘栖的历史,众说纷纭。但离不开一个字:水。三两渔村的出现,或许就是塘栖先民最早的生存状态,扁舟、渔网、渔叉,向水面要生活。方志载:“塘栖在北宋之前,为一晒网渔村,渔民三两散居,未成村落。”没人知道塘栖这方水土究竟存在了多久,也没人知道三两渔村究竟存在了多久。 另一说法是清《唐栖志》中的记载:公元前480年,越王勾践兵败退守会稽之时,曾于塘栖武林头筑关防,建宅居。无论起于何时,到了北宋时期,塘栖已颇具规模了,当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就到过这里,他在《木兰花令·送马中玉》诗中写道:“明朝归路下塘西。”塘栖也称“唐栖”,以目前的资料看,唐栖一名最早出现于南宋的“唐栖寺”,南宋诗人周弼的诗里就有“水宿唐栖寺”的句子。何谓塘栖?塘岸近水,临水而栖。就镇名而言,便是与水唇齿相依密不可分。塘栖别称栖水、栖溪、溪西、武水等等,都是与水密切相关的明证。塘栖有无数的河无数的湖,其分流与汇合,形成了水蒸云梦的独特水乡风貌。满世界的水,恣肆漫漶,渔栅憧憧,舟楫棹歌,人们在此修桥铺路,依水而居,“人家鳞列水边楼,楼自浮空水自幽。”塘栖的闻名于世还因为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从北京通州迤逦而来,横贯塘栖古镇,又奔杭州而去,它是古镇塘栖的母亲河。因水而兴《栖溪风土志》记载:塘栖“财货聚集,徽杭大贾视为利之渊薮。开典、囤米、贸丝、开车者,骈臻辐凑,望之莫不称财富之地,即上官亦以名镇目之。”闹市所在,店铺林立,百货充盈;就地商市,以枇杷、甘蔗、荸荠、鲜鱼为大宗。随着商业的发展,四乡自然经济土崩瓦解,促使了农产品的商品化。清代至民国,镇内集市贸易尤为兴旺,朝市、晚市、香市、庙会市支撑起半壁江山,成为江南水乡著名的水路码头。 大运河余杭段的主干道当属运河塘栖段。那是元至正十九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