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适燕歌行赏析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段:结论:国需良将,兵要体恤。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相看白刃血纷纷:指战斗结束以后,士兵们聚在一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刀刃上都是鲜血。纷纷:表示多。死节从来岂顾勋:意思说,为报效国家而死,哪有时间去考虑自己的功名奖励。 译文:你我相看 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自古尽忠死节的人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 问:这两句诗的修辞手法和作用? 答:反问,突出和强调表达的语气和力度。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君不见:这三个字在唐诗歌行体中经常见到。至今犹忆李将军:战争的酷烈,边疆的艰苦,使人们希望能有一个英勇善战,同时又体恤士兵苦衷的“李将军”来带领指挥他们作战。这个李将军,一说是指汉代的名将李广,据说他十分爱护士卒,对士兵不苛严。一说是战国末期赵国名将李牧。反正是讲对士兵爱护,又能带领指挥士兵打胜仗的将军。 译文: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至今仍然怀念历史上的名将李将军。 问:为什么要提历史上的名将李将军呢? 答:是为了讽刺和对比当时领军将领的无能和不体恤士兵的艰苦, 问:也有人认为不是对当时领军将领的讽刺否定。而是对戍边将士的颂扬肯定。如果是这样,怎么解释最后两句诗? 答:最后两句诗也可以这样解释:将士们为国征战沙场,非常辛苦,所以人们一直都记得为国征战一辈子的著名将领李将军。 李广(前186-前119),西汉陇西成纪人。为人口讷,不善言辞。他身体高大,两臂如猿,灵活自如,这就是他善于骑射的优越条件。那时候,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经常侵入汉朝的边塞地区进行掠夺。公元前166年(文帝前元十四年),匈奴又大举入侵萧关。广年20岁,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因立战功升中郎。补武骑常侍(皇帝的侍卫),尝随文帝出行,或冲锋陷阵,挫伤敌人;或格斗猛兽,勇力超群,得到文帝的喜爱,曾说:“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景帝初,与太尉周亚夫削平吴楚等七国之乱,迁上谷太守;历转上郡、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毗邻匈奴前沿的边郡太守,都因力战传名。 广作战机智勇敢。公元前137年(汉武帝建元四年),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击败广军,广被俘虏。当时广受伤有病,匈奴把两马相联结,让李广卧其间。行十余里,广装死,觑见旁边有一胡儿骑好马,他突然飞身腾上胡儿马,推堕胡儿,取其弓箭,鞭马南驰。匈奴数百骑来追,他一边奔马飞驰,一边取其弓,射杀追者,因而脱险,回汉军阵地。按汉法律,这次战斗,广曾被俘,部下失亡多,当判死刑,赎为平民。 广家居数年后,匈奴兵又侵入边境,杀死了辽西太守,打败了将军韩安国。于是武帝又起用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听到后,号称他为“汉之飞将军”,一直避开他,数年不敢入右北平。广常常出外打猎,一次看见草丛里的大石,误以为虎,竟射石没镞。 李广将军不讲阵列,不击刁斗,却很重视侦察候望,掌握敌情。家无余财,也从不讲置家产之事。得到奖赏,都分给部下,饭食和士兵一样,毫不特殊。遇到缺粮缺水的地方,等全军战士吃喝完毕,他才去吃喝。为人廉洁,待人宽厚,毫不苛求,故得到战士的爱戴,愿为他效命疆场。 嘉兴成人美术 第八课:燕歌行 高适 一、边塞诗 盛唐国力强大,于是开疆拓土,雄心勃勃。不少人(包括军人和文人)因此搏击沙场,建功立业。当时诗人或多或少都写过一些边塞诗,而著名的则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焕等人。后世因此把他们称作边塞诗派。 边塞诗的特点是:从军报国的英雄气概,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当然也有战争的酷烈,和征人怀土思家的情绪等。 二、作者高适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世称高常侍。渤海蓨tiáo县(今河北景县)人。他早先家境贫困。玄宗开元19年(731)高适到了北方边疆,他想在边塞寻找一个报国立功的机会,因之参加征服契丹的战争。(契丹就是古代辽国,都城在辽宁的阜新,离沈阳不远,地域在辽河流域。现在这个民族已经不存在了)在这段时期内,他熟悉了边塞和边塞生活,写下了不少边塞诗。但此时的高适还没有当官,还只是一个有些诗名,想凭借诗名谋取地位功名的人。 高适的家乡渤海蓨县,其地唐属德州,今属河北景县。他的祖父是唐高宗时期的名将高侃,父亲高崇文官终韶州长史,韶州即今广东曲江。高适早年便随父亲旅居岭南。高崇文后来死在任上,高适就又回到中原,客居梁宋之间。宋是当时的宋州睢阳郡,其地为今河南商丘。战国时是宋国。梁是战国时魏国的都城大梁,宋朝时都城汴梁,当时为汴州,即今河南开封。所以梁宋当指河南商丘与河南开封这一地区。父亲死后,高适贫苦无依,又不愿意耕作务农,只好靠着向亲朋好友索求借贷维持生计。 高适的性格,不拘小节,想建功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