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晋公子重耳之亡《左传》四、延展资料(一)王靖宇从《左传》看中国古代.doc
晋公子重耳之亡
《左传》
四、延展资料
(一)王靖宇:从《左传》看中国古代叙事作品
如果我们给叙事作品下一个最宽泛的定义:由故事和故事讲述者所构成的文学,那么,中国古代文学无疑包含各种各样的叙事形式。不仅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著作等形式明显属于叙事作品,许多汉代以前的哲学著作——例如《孟子》——也可被当作关于某个哲学家的所做、所说、所想的“故事”来读。如果全面而详尽地论述如此定义的中国古代叙事作品,当然需要一部厚厚的论著,而远非这篇文章所能做到。我在本文里准备做的,只是选择《左传》这样一部作品,对它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众所周知,《左传》是中国历史著作中最古老、最著名的范本之一,尤为重要的是,它是一部对后世叙事作品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著作。所以,较仔细地研究这部著作,不仅能使我们更了解中国古代叙事作品,而且也有助于我们对整个中国叙事传统的现解。这里,即使将讨论集中于《左传》,我也只能根据自己对这部艰深难懂的著作的初步阅读,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我们都知道,关于这部著作,仍存在许多悬而未决、有待最后解答的问题:这部著作是怎样写出来的?是某个人写的,还是凭借现成的材料编辑而成的?他又是谁?这部著作是什么性质的?作者原想把它写成一部独立的著作,还是作为对《春秋》的一种解释?鉴于全面研究《左传》一书和有关的这些重大问题,需要作非常深入而详尽的、非我所能完成的探讨,这篇文章只是旨在试用一种简易的分析方法来研讨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希望下面的讨论,有助于促进对中国古代叙事作品的更为系统的研究,导致中国叙事文学的基本理论最终得以发展,并因此推动中国叙事传统与其他国家文学的叙事传统之间的更有意义的比较研究。
我心目中的这个分析方法,实际上是西方批评家广泛采用的一种。这个方法把叙事作品分解成若干最基本的成分或要素,然后一个一个地逐次进行分析,看看它们在单部作品,或者一组作品中怎样发挥作用,怎样相互制约。我们打算分析的究竟是哪些要素,以及要素有多少,倒无关紧要。其实,批评家们所列出的基本要素常常各不相同。例如,福斯特(E.M.Forster)在他那本仍然很有用的论著《小说面面观》(Aspects of the Novel,1927)中,在六个标题下讨论小说的性质:故事、人物、情节、幻想、预言、式样或韵律。韦勒克(Wellek)和沃伦(Warren)在《文学理论》(Theory of Literature,1956)一书中,讨论“小说的性质和模式”(第十六章)时,把小说分解成这样一些要素:情节、人物刻画、背景(“语调”、“气氛”)、世界观、观点(如何叙述故事)等等。重要的就是要有这么一系列的标题。目前,由罗伯特·斯科尔斯(Robert Scholes)和罗伯特·凯洛格(Robert Kellogg)在《叙事文的特性》(The Nature of Narrative,1966)一书中提出的四种要素,在我看来,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类型的叙事作品中都可以找得到的,是最低限度的、不可缺少的要素。它们是:情节、人物、观点和意义。在下文中,我想粗略地分析这几种叙事要素,看看它们每一个在《左传》这样的作品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一、情节
情节,是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的安排,不论是内心的还是外在的,它都具有“连贯性”(followability)。在这样的一个定义中,情节的两大特点便立即凸现了出来。第一,作为事件的顺序,情节必定包含着一个变化的过程。变化随着时间发生。这样,时间的流动便成为情节结构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然而,时间的流动,不一定像我们平常所期望的那样是线性的,它可以是环形的,或者甚至是垂直的。实际上,这正是已故的尼古拉·别尔佳耶夫(Nicholas Berdyaev)曾经描述过的。他认为时间历史按其特征来说有三种基本类型:宇宙的(其性质是环形的),历史的(其性质是线性的),以及存在的(即心理上的,其性质是垂直的)。这样,把小说中事件的按时变化当作基本的参照构架,这就有可能大致区分出三种情节类型:环形的(如《三国演义》,《红楼梦》,以及包含有个人、家族或者整个国家命运兴衰起落的其他小说),存在的(如《西游补》,以及基于梦幻的其他小说;在这样的小说中,不是时间顺序倒置,就是一连串的事件全都发生在钟表时间的一瞬间),以及线性的(大多数其他小说)。
仅仅靠事件的顺序本身并不能构成情节,这是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因为构成情节的有关事件的顺序,必须用连贯性的方式来安排。也就是说,读者渴望继续看到以后会发生什么:某个人物将会怎样,某一事件的结局又将如何,危机是否将获得解决,又用什么方法解决的,等等。事件连贯性的程度在各个叙事作品中不同。在某种情况下——例如大多数中国公案小说——从一个事件到另一个事件的过渡可由作者控制,以达致一种因果关系。在另外的情况下——例如简单而明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