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族生活习俗
篇一:汉族的风俗习惯
汉族名族文化之我见
汉族,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民族,在东南亚被称为华族,又称为华人或唐人,是中国的主要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这个由约公元前5000年起就开始出现雏形的民族,其民族文化经历几千年历史的淘洗与沉淀,已然达到一种璀璨四射的程度。关于它的文化传统数不甚数,今天,我就针对它文化中的几点来浅谈我的一些见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我认为不仅要在其衣食住行上体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其民族思想上的高度统一与相互融合。只有其民族思想文化上的统一,才会有其强烈的民族归属感、民族荣誉感。在先秦时期,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已经成为汉族人民的心中的民族存在感、归宿感与骄傲感,而三皇五帝,已经不仅仅是历史的伟大人物,而且抽象为我们的精神领袖,更是推崇到精神文化的高度。到了秦汉以后,儒家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儒家文化由孔子创立,孟子进一步发扬,都推崇“仁”的思想,都讲求“仁者爱人”,到了汉朝时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学推向繁盛。客观上讲,儒学是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与分拣宗法社会制度下的产物,强调伦理道德、社会责任、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与群体意识。主观上它对维持家庭与社会的稳定,规范社会行为与人才培养,起过有益的作用。然而它压抑个性自由,缺乏平等意识,缺乏科学、民主的人文精神与尚武、创新意识。儒家文化强调伦理道德,修齐治平仁义忠孝,少立大志,耀祖光宗,建功立德,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然而到了宋朝以后,儒学关于三纲五常的律令显过于苛刻,严重束缚人的思想的发展,创新思维。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另一朵奇葩是道家文化,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与孔子孟子的儒家文化并存2000年,虽然历代统治者多数支持与利用儒学文化,达到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与帝王统治地位的目的,甚至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道家以其辩证思维,尊重个性,超脱风度(否定权威崇拜与等级依附)与道法自然的哲学,在百家争鸣之中独树一帜,如鹤立鸡群,与儒学正统既分庭抗礼,又相辅相成。道家的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哲学首先摆脱儒家社会哲学的进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在解明此一原理性内涵,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透过对此一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着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同于儒家的社会哲学,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型态的束缚。基本上道家哲学并不否定儒家的社会理想,但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而基于道学的思想而形成的道教,对后世也有很深的影响,其思想中的阴阳五行之说、太极八卦之论,对后世的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法家思想对后世也是有其深刻的影响。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等。他们以在法律界及
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他们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
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对于现在的依法治国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不同的民族文化思想孕育出其不同的民族心理。而汉族在这么多的灿烂的民族文化思想的影响与熏陶下,从而产生其独特的心理特征。 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善隐心理
“风吹连檐瓦,雨打出头椽”,历史的典故”告诫人们在对待显与隐这类矛盾时,只能隐,不能显。汉族人时时在提醒自己:“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莫在人前夸海口,强中自有强中手”。善隐心理使汉族人办事一向稳重,但同时又使汉族人缺乏昌险、创新精神:“宁绕十里远,不走一步险”,“稳扎稳打”,“宁可守株待兔,不可缘木求鱼”。
二,忍耐心理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好汉不吃眼前亏,小不忍则乱大谋等的思想揭示出汉族人的忍耐心理。忍耐心理使得汉族人谦虚谨慎,办事沉着稳重,善于协调,善于分工合作。但另一方面又给人际交往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知人知面不知心”。所以必须“路遥识马力,日久知人心。”同时,一味的忍耐又滋养了汉族人的奴性,一味的知道顺从,缺少血性。
三,知足心理
道家的思想教导我们要知足,古语说的好,知足者常乐。“知足”成为汉族人的普遍心理,知足的心理有利于汉族人乐观地眺望未来,有一个比较好的心态,能够正好的面对对未来的种种,更好的应对自
己生活的处境,能够更好地活出自己。然而,一味的知足心理,容易使汉族人停留在自己的光环中不能自拔,停留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思进取,磨灭了拼搏的雄心壮志。
四、重男轻女心理
儒家的三纲五常,君臣之纲都在为我们阐述汉族封建的重男轻女思想。汉族的姓氏,血脉等的传承更加加重了这种思想,“男孩子落地,一家欢天喜地;女孩子落地,一家人鼓嘴憋气”,形象的表现了这种思想的程度。现今的社会,这种思想得到了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铁路职工入党自传范文.docx
- 师德师风整改措施.docx
- 企业简介范本.docx
- 童话剧新编小红帽.docx
- 粤菜调料大全.docx
- 党课学习材料.docx
- 古代和的白酒.docx
-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docx
- 英歌石之旅优秀作文.docx
- 新闻英语中文翻译版.docx
- 2022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2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2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招聘笔试真题附答案详解.docx
- 2022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2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招聘笔试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 2022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2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带答案详解.docx
- 2022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2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招聘笔试真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2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