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ppt

《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采访要求: 1、言简意赅。 2、用词适当。 采访步骤: 1、采访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相关专业人士 2、采访参加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人员 采访方法: 1、专访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相关专业人员 2、随机采访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参考人员 采访时间:10月10日 采访对象: 1、国家广电总局人教股股长 2、资格考试网站站长 3、参加考试的大学生、已参加工作人员 采访问题: 一、采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 1、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全国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是一个什么样的考试? 2、国家广电总局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资格考试? 3、哪些人员可以参加资格考试? 4、过了资格考试就可以得到编辑记者证或者播音员主持人证吗?如果不能还需要些什么步骤? 5、目前,这个资格考试已经进行了几届?每届参加考试的有多少人?主要是哪些职业的人员参加? 二、采访记者考试网站长 1、大概有多少人光顾你的记者考试网?他们主要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2、据记者考试网的统计来看,主要是些什么人参加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有在校大学生吗?有其他行业的人吗? 3、他们对这个资格考试了解多少?(引导他举例说明,比如考试内容、考试步骤等等) 三、采访参考人员 A、参加资格考试的应届毕业生(2人新闻专业,2人非新闻专业) 1、为什么会想到参加这个考试? 2、参加这个资格考试有什么作用?考试步骤是怎么样的? 3、你们的资格考试资讯和资料、模拟题题来源是哪儿?有到过记者考试网找这些资料吗? 4、目前的复习情况如何? B、参加资格考试的在职人员(2人广电行业工作,2人非广电行业工作) 1、为什么会参加这个考试? 2、了解这个考试的相关步骤吗? 3、复习情况如何?觉得自己今年能考过吗? 相关背景: 1、全国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相关法规。 2、全国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开展的次数,参考人数。 3、记者考试网的相关信息 练习 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组织一次采访,拟定采访提纲: 3月27日,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招考工作开始,招生负责人温馨提醒:这三天是初试,美女帅哥们,最好别化妆,因为妆越浓,评委打的分可能越低。 第四节 创造采访机会 采访就象学开车,一开始有点害怕而且很难。但是经过联系,平顺地起动,打信号灯、换挡,控转方向盘,查看仪表器,变得自然。 如果你会怕靠近陌生人,他们就很可能会拒绝回答。“你丢出去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响应”。 什么样的人容易接受你的采访?——闲人 一、获得采访机会的一般途径 1、电话、写信或当面提出。 2、组织上的安排,最大!! 3、找中间人介绍 二、特殊情况下需要记者主动创造采访机会 1、找到合适的场合 适当的时间和地点。 适当的语境 2、把握采访对象的心理,采取相应策略。 如:“如果你认为无可奉告,我只能认为你对此持默认态度,现在给你一个辩解机会,如果你不要就算了。” “虽然出了这事,但我知道你以前是位好老师。你这样做一定是有你的理由的对吗?” 3、采用迂回战术创造机会 采访当事人身边的人。 4、多次接触创造机会 软磨硬泡;耐心等待,见机而上。 5、转换身份 暗访 从一个新闻界的经典笑柄说起 在电影《飘》重播之际,影片中的女主角费雯丽抵达纽约机场后走进记者室。 这位记者第一句话就问:“请问你在电影《飘》中扮演什么角色?” 费雯丽轻蔑地回答说;“我无法和你这样无知人的交谈。” 杨澜采访希拉里:7分钟的采访第一稿准备了50多个问题。 第四章 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新闻采访准备 : 广义:平时积累(理论、政策、常识、知 识等) 狭义:进入采访入前所作的具体准备工作 。 狭义上的新闻采访准备包括: 1、准备资料。2、了解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 3、准备采访提纲。4、寻找采访机会。 第一节 新闻采访前的资料准备 美国记者麦克逊说:“在我将要去谒见某一要人以前,我早已熟悉于这位要人的一切了。” ??? 著名剧作家曹禺1980年访美归来,发表感慨说:“在美国的那些日子,几乎天天要接待新闻记者。多的时候一天五六批。一般一次采访不超过半小时至40分钟,不能什么都问,搞‘马拉松’式谈话。有一个纽约时报的记者,他只很有目的地提了几个问题,过后在报纸上发表了3篇文章。文章里谈了许多我意想不到的事,而且事实没有出入,材料准确无误。不难看出,他在采访之前是做了许多研究工作,看了不少书籍和资料的。” 1980年,法拉奇采访邓小平 和邓小平见面后,法拉奇亲切地问候:“明天是您的

文档评论(0)

Jermain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