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加快科技进步促进循环经济的实施.ppt

  1. 1、本文档共10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加快科技进步 促进循环经济的实施 1.2 社会发展中污染管理的演变与环保历程 (1)直接排放阶段——60年代以前,无治理,排放 (2)稀释排放阶段——60年代,标准,稀释排放 (3)末端治理阶段——70年代,污染治理,达标 (4)末端治理结合废物循环和综合利用——80年代,废物循环和综合利用,末端治理阶段;达标 (5)清洁生产阶段——90年代,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解决环境污染 1.3 循环经济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循环经济强调在优先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减少废物产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3R”原则。 “3R”原则的优先顺序是: 2.2 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发展的主线——生态工业链 循环经济发展的载体——生态工业园 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清洁生产 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物质资源减量化 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经济与生态的协同发展 2.2 循环经济的内涵 3.1 山东省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 (1)结构性污染严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较大 工业结构以资源开发型为主,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造纸、化工、建材、火力发电和煤炭、石油开采等产业比重较大 2007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82.22万吨 ,烟尘排放总量46.43万吨 ,工业粉尘排放量30.36万吨 ,废水排放总量33.4亿吨 ,COD排放总量71.98万吨 。 3.1 山东省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 (2)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污染和浪费并存,河流污染严重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520m3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5、世界水平的1/24。 河流径流不足、自净能力差,主要河流断流时间延长,湿地日趋萎缩,几乎没有生态用水,水生态平衡失调。 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高耗水行业比重较大,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为64%。农灌用水浪费大,地表水利用率仅有26.4%。 地表水水质不断恶化,绝大部分河流、湖泊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007年,超过Ⅴ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监测断面总数的65.96%。 3.1 山东省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 (3)城市环境质量处于较低水平 机动车尾气污染呈加重趋势,建筑施工和社会生活噪声扰民比较严重 城市管理水平不高,城市规划和布局不合理,功能分区不明确,城市绿化总量不足,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60%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湖海。 民用辐射源量多面广,电磁辐射源逐年增加,对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威胁。 3.1 山东省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 (4)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 制 水土流失严重 全省有水土流失面积6.35万平方公里,其中有2.58万平方公里亟待治理 土壤沙化、盐渍化威胁依然存在 造成大量土壤养分流失,土壤沙化、盐渍化面积占全土地面积的11.7% 植被恢复较慢,森林覆盖率偏低 人均森林资源不到全国人均的1/5,且结构不合理,经济林多,生态林少,生态功能降低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严峻 近海赤潮危害加重,渔业资源趋于枯竭,海岸防护林遭到破坏,海岸带受到侵蚀; “白色污染”问题十分突出 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3.1 山东省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 (5) 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造成地面塌陷面积逐 年增加 矿产资源的不当开发,导致地质灾害,破坏土地资源,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济宁市煤矿区已有15万多亩良田成为塌陷地,且以年均2400多亩的速度递增,复垦率仅26%。有些地方煤矿回采率不足60%,相当一部分煤层被放弃而无法再次开采,资源浪费十分严重。 3.1 山东省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 (6) 固体废物产生量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 潜在威胁 2007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1935.14万吨,比 上年增加924.4万吨,增长8.4%。 ?全省危险废物产生量1059.31万吨,医疗废物产生量3.5 万吨。全省跨省转移危险废物1080车,共计2.5万吨。 3.2 促进环保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需要 末端治理费用高、有局限性,企业负担沉重,无法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990年美国用于污染治理的费用高达1200亿美元,占GDP的2.8%,成为其国民经济的一个沉重负担。我国八五、九五期间环保投资(主要是污染治理)分别占GDP的0.73%和1%,十五期间有所提高、平均也仅为1.3% 未来20年将面临着经济快速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和挑战,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艰巨 以清洁生产为突破口,结合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使环保工作进一步深入 3.3 是企业加强管理和发展的需要 目前绝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末端治理技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仍然不能有效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在企业推行循环经济理念,从源头和工艺中消除污染,实现企业的内部循环,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同步发展 3.4 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a1509082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