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以《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作者序”谬译为例.pdf

以《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作者序”谬译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 “作者序”谬译为例 以《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 “作者序”谬译为例——探究李约瑟(Joseph Needham)被误读与错译的语文和非语文原因(之一)——与此卷第二审定何绍庚先生 商榷 谨以此文纪念李约瑟博士和卢嘉锡博士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厚,而耻智之不博。——张衡(78 - 139) Lhommenestquunroseau,leplusfaible delanature;maiscestun roseaupensan. ——BlaisePascal(1623 - 1662) 提 要 此文以一篇不足三页,字数仅2500汉字的译文作为个案,选择其中27句译文逐一考 察,举出错译逾60处。作者首先通过比较原文和对应译文, 找出二者之间的语义差 异,判定错译及其性质和严重程度,给出断定译文错讹的根据,然后分析造成误读和 错译的各种原因,最后提出作者认为是正确的译文。 作者在研究此个案过程中发现,译者的学风和学术观点,翻译过程中的心情,对原著 价值的评价,翻译的目的和态度,所处地域和时代的文化思潮,乃至译者的官职或学 衔,译稿文本最终处置权的有无和大小,个人品质和价值取向,以及译者与原著者的 文化背景差异,译者对原著者的生平事业诸方面的了解程度等多种因素,都会对源语 文理解和靶语文表达产生影响,从而决定了译作的对错和质量。这些非语文因素多与 心理状态有关,故称之为心理因素。 此文作者强调,这些非语文心理因素是造成错译的不可忽视的深层原因。翻译界早已 认识到,翻译水平不只是对源语文的理解力和对靶语文的表达力,还包括所译专业的 知识水平。但泛提专业知识水平远远不够,因为从事同一学术课题研究的不同译者往 往持有不同的学术观点,特别是与原作者的观点相同或相异至为关键,具备以上三方 面综合能力的译者能否作出忠实于原作的译作,除了译者的文化修养 (人文科学与自 然科学)和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译者的学术观点,以及其 学风和人品。 作者最先引入翻译心理概念,建议我国翻译界开展对影响翻译质量和翻译风格(凤格 因人而异,也受译者所处时代和地域影响,但译文对错的标准是基本的和首要的,不 管你奉行或喜好那种翻译凤格,都必须遵从 “信、达、雅”或 “准确和顺畅”的翻译 标准)的深层原因即译者进行翻译的的心理状态,简称翻译心理,作深入系统的研 究,创建翻译心理学新学科。 近读雷颐 “《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中译本举谬”,此文开头说: “现在外国学 术、思想著作的译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快,对中外学术、思想交流无疑大有裨益。 但如果翻译得错误百出,则会造成严重误解,产生混乱。重要的学术、思想著作的翻 译,更要认真慎重。美国学者弗兰西斯?福山的重要著作《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 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便 ‘不幸’错译百出”。“越来越快”的动 力何来?追逐经济效益是原动力,所谓快餐文化竟成为当前潮流。可悲啊,向来受世 人尊崇,以创新、求实为宗旨的科学界这最后一方净土也受到污染。 李约瑟(JosephNeedham)的 ScienceandCivilisationinChina(SCC)当属雷 颐先生所说的 “重要的学术、思想著作”,其遭遇与弗兰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 及最后之人》有同有异,相同的是SCC 的中文全译本《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也 “不幸”错译百出,不同的是,此全译本的翻译出版 “越来越慢”,仿佛原来负责此 书翻译工作的何绍庚先生坚信 “慢功出细活”,人家是在精益求精,成语 “十年磨一 剑”于此至少应改为 “二十年磨一剑”了,似乎当时还没有创立 “快餐方针”——且 慢,已在酝酿。稍后,由于不堪承受来自国内外,高层领导和基层读者,包括科学史 界在内的学术界等方面的巨大压力,才匆忙安排对科学出版社早在十几年前就出版过 的第一卷重校,对积压在何主任书柜中厚重手稿中翻检出已有年数的第二卷旧译稿重 译和校订 (此卷台北中译本早已在台湾发行,后又列入江西出版社 “东方文化丛书” 重印在大陆发行)。同时,催促刘祖慰先生夜以继日赶译出第五卷第一分册新译稿。 可是,自1990年至1999年,SCC全译本仅此前原有译稿或曾出版的卷一《导论》,卷 二《科学思想史》,以及卷五《化学及相关技术》的第一分册 《纸和印刷》问世或重 新问世后,便如石沉大海长达十年之久。直至1999年才又出一册即《机械工程》, 2002 和2003 两年先后出了两册即《军事技术:抛射武器和攻守城技术》与 《物理 学》。现在是2004年十一月上旬的最后一日,今年出哪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