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PPT 46页)
中医基础理论绪 论 湖北中医学院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一、中医学 ⒈中医学(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是产生于中国,经过数千年发展所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尤其具有丰富诊疗手段及养生康复方法的科学。 ⒉中医学学科属性 中医学中医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相交融的医学科学。 ⑴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⑵具有社会科学特性 ⑶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⑷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 ⒊中医学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预防医学 中医临床医学 ⒋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中医养生和诊疗疾病的原则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㈠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影响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因素 ⑴古代的解剖知识为基础 ⑵长期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的积累 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渗透 ⑷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 战国至秦汉时期: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基本确立。 《黄帝内经》 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中医理论形成的标志。包括: 《素问》 《灵枢》 各九卷八十一篇 《难经》 相传为扁鹊(秦越人)所著:独取寸口、五腧穴理论、命门三焦理论。 《伤寒杂病论》 创立辨证论治医疗体系,奠定临床医学的基础。后世尊张仲景为“医圣”,其书尊为“方书之祖”。 分为: 《伤寒论》 《金匱要略》 《神农本草经》 现存最早中药学专著,载药365种: ①上、中、下三品,是中国药 学史上最早的药物分类法; ②中药药性理论; ③七情和合。 Ⅰ理论框架的建立 《内经》 :整体观念、藏象经络、精气神 《难经》 《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方书之祖 Ⅱ治疗技术的发展现 药物疗法的发展: 《神农本草经》:最早药物分类法、中药药性理论、七情和合 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药物自然属性分类、“诸病通用药”以病证类药 针灸推拿技术的发展 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⒈魏晋隋唐时期(临床专科)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现存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⒉宋金元时期(突破性)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创河间学派(后人尊为刘河间),倡导火热论—寒凉派。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创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倡“邪非人身所有,邪去则正安”,善用汗、吐、下三法攻邪治病—攻邪派(攻下派) 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倡“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以调理脾胃为主——补土派(脾胃学派) 朱震亨(字彦修,后人尊为朱丹溪),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善用滋阴降火治疗杂病—养阴派 ⒊明清时期(综合汇通、深化发展)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年、1892药、11096方、1109图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 明·楼英《医学纲目》 明·朱木肃《普济方》61739方,古医书收方最多 王清任《医林改错》改正前人解剖错误,发展瘀血致病理论 吴有性(字又可)《温疫论》,明确提出温病病因为“戾气” ,传染途径为口鼻吸受。 温病四大家 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温热论》创卫气营血辨证 体系; ⒋近代、现代(继承与创新) 30年代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集古今中医学大成; 张西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西医学汇通专著; 当代《内经讲义》《中医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㈠整体观念 ㈡辨证论治 ㈠整体观念 ⒈概念: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各个部分之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事物与事物之间亦密切联系,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的有机整体。 ⒉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脏腑形体官窍之间,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影响,这就要求人们在医疗实践中,必须注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统一性和联系性。 ⒊内涵: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