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拟行路难 郭教案
L/O/G/O 拟行路难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 不敢言。 zhí zhú 踯躅 一、诵读诗文 1. 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zhuó 2. 自由诵读,结合课下注解疏通文意。 不理解的地方同桌讨论。 一、诵读诗文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 .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 歌唱声因举杯饮酒愈益悲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 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思考: 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用一个成语概括。 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本诗的感情基调 (一)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二、深入探讨 ,体会情感 运用了借物起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像水会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二)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三)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这两句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四)第七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 (五)第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汉族,东海(今属江苏)人。家世贫贱,曾从事农耕。他早有诗闻名于世,年轻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他浪迹天涯,进山东、下江苏、来江西。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 魏晋以后,门阀制度盛行,当时的国家政权完全为高门士族所把持,众多的寒门学子只能终身困顿,至多能当一些品位低下、忙于庶务的“浊官”。像鲍照这样出身微寒的知识分子,其命运更是悲惨。 形成鲍照悲剧的决定性因素是他个人的抱负和志向,鲍照是一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人,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追求,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老庄哲学中一切消极遁世,委顺求全的东西,都与他的思想格格不入。 作者 时代背景 本文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的怀才不遇,抒发愁苦的感叹,表达了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以意逆志:解读诗歌时,不能就表面意思理解诗歌, 而应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 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的作者本意。 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环境和 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探究规律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写作特点 语言质朴。近乎口语,明白晓畅。 此诗以真情动人。 音律也很独特。一与三、二与四分别押韵,错落有致。 全诗小结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 三、迁移运用 小组合作探究: 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李白的《行路难》 探讨: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垂钓:传说吕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 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受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