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浓江别拉洪河地区湿地退缩过程及其成因-地球信息科学学报.PDF

三江平原浓江别拉洪河地区湿地退缩过程及其成因-地球信息科学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江平原浓江别拉洪河地区湿地退缩过程及其成因-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第 24 卷  第 4 期 地   理   研   究 Vol24 , No4 2005 年 7 月 GEO GRA P H ICAL  R ESEA RC H J uly , 2005 三江平原浓江 、别拉洪河地区 湿地退缩过程及其成因 1 ,2 2 2 2 2 2 侯  伟 , 张树文 , 卜 坤 , 张养贞 , 李  颖 , 常丽萍 ( 1. 辽宁大学环境科学系 , 沈阳 110036 ; 2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长春  1300 12) 摘要 :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 , 三江平原北部的浓江 、别拉洪河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的开荒 , 使湿 地面积迅速减少 , 同时耕地面积迅速扩大 , 湿地环境遭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本文应用景观生 态学的方法 ,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 , 通过分析 1954 、1967 、1976 、1986 以及 2000 年的土地利用数据 , 揭示研究区 50 年来的土地开发和湿地退缩过程 。着重进行 1954 年与 2000 年 、1976 年与 1986 年景观的对比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湿地面积退缩的原因分析 , 指出 1954 年以来人类开发活动是该地区湿地面积退缩的主要原因。 关  键  词 : 湿地 ; 退缩 ; 空间格局 ; 耕地 文章编号 : (2005) 1  引言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 , 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 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1 ] 。全球碳计划 ( Global Car bon Proj ect ) 提出了碳 “汇”和碳 通量的时空分布碳循环动力学问题 。而湿地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有机物生产大于分解 , 是重 要的碳储存库 , 对全球的碳循环具有重要作用[2 ] 。国际地圈 - 生物圈计划 ( I GB P) 第二 阶段计划与任务提出了理解和评价陆地 - 人类 - 环境相互交叉的问题 , 湿地为这些研究提 供了理想场所[3 ,4 ] 。长期以来 , 我国将湿地看作荒地 , 只注意开发其经济价值 , 而忽略了 经济效益以外的其他功能 , 引起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 5 ] 。随着对湿地功能认识的逐步深 入 , 三江平原地区逐渐成为我国研究全球环境变化的 “热点”地区之一 。近年来对三江平 原湿地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 如刘红玉 、崔保山等对挠力河流域湿地 、 李颖等对三江平原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汪爱华等对三江平原湿地动态变化等分别 从不同的角度对三江平原湿地进行了研究[ 6~9 ] 。大部分从景观变化的角度分别研究了 1985~2000 年三江平原湿地的动态变化过程 , 研究的尺度一般是 20 年 。本文研究三江平 原湿地从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的角度出发 , 研究的时段为 50 年 。本文全面分析了该区 50 年来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和湿地退缩过程 。   浓江 、别拉洪河地区位于黑龙江省最东端 , 地理位置在 133°20 ′~135°06′E , 47°30 ′~ ( ) 48°28′N 之间 , 包括同江 1987 年撤县建市 和抚远两市县 。该区的主要湿地有 : 抓吉 - 海青阶地湿地 、鸭绿河湿地 、勤得利阶地湿地 、浓江 - 洪河湿地 、别拉洪河湿地等 , 这些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