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洋务运动.pdf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世纪60年代开始,晚清统治集团内部有一批当权官僚,感受到外国 的 “船坚炮利”从而意识到无论挽救民族危亡,还是维持自身统治,都不能 再固守陈腐的 “祖宗之法”,唯一的办法是向西方学习,引进先进的生产方 式和物质文明,从而形成了以拯救清王朝封建统治、御侮自强为目的,以引 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为主要内容,以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的向 西方学习的潮流。这次活动,历史上称之为 “洋务运动”,而倡导和主持这 些活动的官僚,则被称为 “洋务派”。 历时35年的洋务运动的历史,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19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约 10年,以创办军事工业的 “求强”活动 为中心,是洋务运动的兴起阶段。第二阶段从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约 15年,除继续创办军事工业外,更大力兴办民用企业,重心转为 “丰富”, 是洋务运动的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约10年, 新企业的创新不多,旧企业的矛盾暴露,主要成就为北洋海军的建立,是洋 务运动的衰微阶段,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以 “公车上书”为标 志的维新运动发微,洋务派所经营的企业虽继续存在,但洋务运动已完成了 它的历史使命。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 17、18世纪,资产阶段在英国、法国、美国等欧美主要国家取得了统治, 历史进入了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创造世界的资本主义阶段。资产阶级为 了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 系”,从海外殖民事业中获取强有力的动力。在这一过程中,机器工业以突 飞猛进的速度发展,无情地冲击着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封建生产关系,资产 阶级不但 “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而且“它迫使 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 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 (引文为马克思语)。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世界的推进,是以野蛮的杀戮、奴役、压榨和剥削 为手段的。从非洲的黑人被贩卖为奴、美洲的印第安人濒临灭绝,到廉价的 英国商品把印度手工工人置于死地,一切落后民族成了他们任意宰割的对 象。当时,仍然沉睡在封建主义漫漫长夜里的古老的中国,也未能幸免。 1840年,英国带着罪恶的鸦片登上中国海岸后,为了推进在中国的贸 易,发动了可耻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在战争中,虽然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国人 举起了抵抗外侮的义旗,关天培、葛云飞等爱国壮士血染疆场,三元里人民 奋起抵抗,但是,中国落后的大刀、长矛与英国先进的榴弹炮、滑膛枪之间 较量的结果,使得满清皇帝不得不将排除这场有可能颠覆自己统治的危险的 希望,寄托在琦善、伊里布和耆英之类的议和使者身上。结果,中国人连缔 结一项体面的和约的资格也丧失了。 鸦片战争中英国的大炮,不但 “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 与地上世界接触” (马克思语),而且惊醒了一些有识之士。一些先进的思 想家们经过比较、探索,开始隐约地觉察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在中国古老的 封建主义面前所显示出来的优越性: “人无弃材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 君民不割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为了对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侵 略,他们从如何取法西方的 “长技”而达到“制夷”的目的出发去了解西方。 这样的了解,首推1840年林则徐主持编译成的 《四洲志》和1842年魏源写 成的 《海国图志》。 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 “长技”,《四洲志》有如下一些记载:英国 “惟技艺灵巧,纺织器具俱用火轮、水轮,亦或用马,毋需人力”;法国“精 技艺,勤贸易,商船万四千无百三十”。 林则徐显然是以羡慕的心情来看待西方先进技艺的,这种心情在描述俄 国彼得大帝学习西方技术的细节上,表现得淋离尽致。 《四洲志》写道:俄 国 “及至比达王,聪明奇杰,离其国都微行,游于岩氏达览处船厂、火器局, 讲习工艺,旋归传授,所造火器战舰,反优于他国。……迨至近日底利尼王 攻取波兰国十部落,又击败佛兰西国王十三万之众,其兴勃然,遂为欧罗巴 最雄大国。”对彼得大帝学习西方技艺以致富强的肯定,自然是中国落后却 又不思学习的反思。后来,林则徐在被遣戍伊犁途中,对鸦片战争中因 “器 不良”、 “技不熟”而导致失败,仍然耿耿于怀,发出“剿夷而不谋船炮水 军,是自取败也”的感叹,并因此总结出取胜的八字诀: “器良技熟,胆壮 心齐”。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林则徐不但在广州时就 “筹计船炮水军宜”, 而且在 “获咎之后,犹以船炮二事上陈”。 《海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