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京地铁对城公共交通网络通达性的影响及地价增值响应-地理学报
第69 卷第2 期 地 理 学 报 Vol.69, No.2
2014 年2 月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February, 2014
南京地铁对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通达性的
影响及地价增值响应
1, 2 2 2 3 2 2
李 志 , 周生路 , 吴绍华 , 代婉莹 , 陈 龙 , 吕立刚
(1. 江西师范大学城建学院, 南昌 330022; 2.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南京 210093;
3. 中国联合工程公司规划市政设计院, 杭州 310014)
摘要:以南京地铁1、2 号线为例,通过多个指标测度地铁建成前后的交通通达性及其格局变
化,探讨不同类型用地对地铁通达性的增值响应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地铁从时间成本、影
响范围等方面增益了研究区交通通达性;外围绝对通达性增幅高于中心区,而 “半径陷阱”
作用使得中心区的相对通达性高于外围,产生 “中心膨胀-外围坍缩”的通达性格局变化;地
价格局变化与通达性格局变化类似,不同类型用地对地铁的增值响应模式不同,商业用地增
值为对数响应模式、住宅用地为指数响应模式、工业用地为线性响应模式;地铁对城市土地
升值的贡献占到总量的1/3 ,其中地铁对商业用地外部性作用大于住宅和工业用地。研究结果
可为评估地铁对城市土地利用影响、城市经济外部性以及制订征收差别化的土地房屋税收政
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地铁;通达性;地价增值;南京
DOI: 10.11821/dlxb201402009
1 引言
在发达国家,倡导城市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已应用多年,作为现代化的交通方式,地铁在提升出行效率、合理土地利用、缓解交通环
境压力、促进出行公平性、改善要素集聚分配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城市经济、尤其是土
地价值产生不可忽视的外部性。Richard 等指出大曼彻斯特地铁系统有效地提升了居民出
[1]
行速度、频率,节约了成本 。Huang 等发现,地铁交通在其他共同因素协作下能有效改
[2]
变土地利用方式 。Haper 等指出美联线地铁对居民出行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显著了
[3]
改变居民出行模式 ,Golias 以雅典地铁为例指出新地铁开通至少吸引了53%公交出行者
[4]
和24% 的小汽车出行者 。Bhandari 以德里地铁为例指出地铁使得居民出行基尼系数下
[5]
降,促进了居民出行的公平性 ,Bhattacharjee 等通过测度指出地铁能较好地缓解丹佛城
[6]
市交通拥堵和城市环境污染 。Brueckner 等以基础设施理论揭示了地铁对城市穷富人口分
[7]
布规律并以该理论指导城市规划 ,Jose 等在以西班牙3 个中等城市为例指出地铁改变了
[8]
城市传统零售商业集聚和销售方式 ,Christopher 等以亚特兰大快速交通为例从人口和就
[9]
业率方面证明了地铁具有很强的外部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城市轨道建设
呈高速发展态势,据统计2010 年中国有11个城市已建成地铁,线路总长度达101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使用6100A功率标准源校准电能表-Fluke154手操器-福禄克.PDF
- 使用带玻璃毛超高惰性进样口衬管和GC-MS进行滥用药物的分析pdf.PDF
- 使用赛默飞iCAP7400ICP-OES分析电镀液-赛默飞世尔科技.PDF
- 使用说明书VIHR300-500使用与安装说明书设备类型VIHR300-500.PDF
- 使用说明书CMH-1405CMWH-145.PDF
- 体脂计产品使用说明书―FFP-329系列-oserio.PDF
- 侗族传统乡村保护设计探讨——以湖南通道坪-CarnetsduGuizhou.PDF
- 供应商选择参与对采购成本管理绩效的影响-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PDF
- 供应管理在铁矿石贸易中的价值迷失兼容模式.PDF
- 侧向卸荷条件下软土典型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