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2003年-2016年.doc

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汇总2003年-2016年.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 单选 15.西周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民事契约关系的发展。《周礼》载:“听买卖以质剂”。汉代学者郑玄解读西周买卖契约形式:“大市谓人民、牛马之属,用长券;小市为兵器、珍异之物,用短券。”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长券为“质”,短券为“剂”   B.“质”由买卖双方自制,“剂”由官府制作   C.契约达成后,交“质人”专门管理   D.买卖契约也可采用“傅别”形式   16.春秋时期,针对以往传统法律体制的不合理性,出现了诸如晋国赵鞅“铸刑鼎”,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等变革活动。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晋国赵鞅“铸刑鼎”为中国历史上首次公布成文法   B.奴隶主贵族对公布法律并不反对,认为利于其统治   C.打破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壁垒   D.孔子作为春秋时期思想家,肯定赵鞅“铸刑鼎”的举措   17.元代人在《唐律疏议序》中说:“乘之(指唐律)则过,除之则不及,过与不及,其失均矣。”表达了对唐律的敬畏之心。下列关于唐律的哪一表述是错误的?   A.促使法律统治“一准乎礼”,实现了礼律统一   B.科条简要、宽简适中、立法技术高超,结构严谨   C.是我国传统法典的楷模与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   D.对古代亚洲及欧洲诸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其立法渊源   18.南宋时,霍某病故,留下遗产值银9000两。霍某妻子早亡,夫妻二人无子,只有一女霍甲,已嫁他乡。为了延续霍某姓氏,霍某之叔霍乙立本族霍丙为霍某继子。下列关于霍某遗产分配的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霍甲9000两   B.霍甲6000两,霍丙3000两   C.霍甲、霍乙、霍丙各3000两   D.霍甲、霍丙各3000两,余3000两收归官府   19.1903年,清廷发布上谕:“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著派载振、袁世凯、伍廷芳,先定商律,作为则例。”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钦定大清商律》为清朝第一部商律,由《商人通例》、《公司律》和《破产律》构成   B.清廷制定商律,表明随着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其传统工商政策从“重农抑商”转为“重商抑农”   C.商事立法分为两阶段,先由新设立商部负责,后主要商事法典改由修订法律馆主持起草 D.《大清律例》、《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草案》与《大清商律草案》同属清末修律成果 多选(无) 2015 单选 16.《左传》云:“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系对周礼的一种评价。关于周礼,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周礼是早期先民祭祀风俗自然流传到西周的产物 B.周礼仅属于宗教、伦理道德性质的规范 C.“礼不下庶人”强调“礼”有等级差别 D.西周时期“礼”与“刑”是相互对立的两个范畴 17.唐永徽年间,甲由祖父乙抚养成人。甲好赌欠债,多次索要乙一祖传玉坠未果,起意杀乙。某日,甲趁乙熟睡,以木棒狠击乙头部,以为致死(后被救活),遂夺玉坠逃走。唐律规定,谋杀尊亲处斩,但无致伤如何处理的规定。对甲应当实行下列哪一处罚? A.按“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应处斩刑 B.按“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应处绞刑 C.致伤未死,应处流三千里 D.属于“十恶”犯罪中的“不孝”行为,应处极刑 18.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迫于内外压力,对原有的法律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与变革。关于清末法律制度的变革,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大清现行刑律》废除了一些残酷的刑罚手段,如凌迟 B.《大清新刑律》打破了旧律维护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的传统 C.改刑部为法部,职权未变 D.改四级四审制为四级两审制 多选(无) 2014 单选 16.秦律明确规定了司法官渎职犯罪的内容。关于秦朝司法官渎职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故意使罪犯未受到惩罚,属于“纵囚” ????B.对已经发生的犯罪,由于过失未能揭发、检举,属于“见知不举” ????C.对犯罪行为由于过失而轻判者,属于“失刑” ????D.对犯罪行为故意重判者,属于“不直” ????17.《唐律·名例律》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关于唐代类推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类推是适用法律的一般形式,有明文规定也可“比附援引” ????B.被类推定罪的行为,处罚应重于同类案件 ????C.被类推定罪的行为,处罚应轻于同类案件 ????D.唐代类推原则反映了当时立法技术的发达 ????18.根据清朝的会审制度,案件经过秋审或朝审程序之后,分四种情况予以处理: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嗣。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情实指案情属实、罪名恰当者,奏请执行绞监候或斩监候 ????B.缓决指案情虽属实,

文档评论(0)

lx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