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女性学研究专郑题之三
第四讲 女性与大众传媒、大众文化——拒绝物化、商品化 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图书、电影、广播、电视、网络等,作为一种向社会大众传送信息的行业,大众传媒已深深地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大众传媒传播迅速、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它的繁荣与发展,对政府的决策、对社会道德的构建、对人们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同样,大众传媒也改变了女性原有生存状态和原 有思维方式,在体现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为妇女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寻求男女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大 众媒发展过程中自身的不完善和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导致了女性生活、形象、发展当中的不少消极取向。 一、大众对女性生活的影响 传媒观察女性的视角是否正确,它所表达的观点是否对女性有足够的尊重,女性的风采是否得到尽情展示,女性的愿望是否恰当表达,对女性在未来社会发展 的作用是否具有前瞻性的见解,所有这些都是衡量传媒是否成功面对女性受众的关键所在。总体上看,大众传媒对女性生活 的影响是多元的。 (一)积极影响 1、拓展女性生活的视野 (1)传递生活咨讯 尤其是电视的普及 (2)在获取信息方面寻求男女对称 在传统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靠读和写、书本和人的外界交流,基本上被男性控制。 2、冲击传统女性生活方式 (二)消极影响 大众传媒以文化专制的形式,对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坚韧而持久地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以视觉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性别模式,极大地影响着人们性别观念和思维方式。应对中国当下传媒中女性形象的倒退之势高度警惕。大众传媒制造性别不平等的两个祸根是:商业利益的驱动和男权意识的历史渊源(审美中的男性凝视窥视女性是诱惑男性的花瓶 女性主义媒介研究 它是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批评在文化研究领域的体现。女性主义批评的中心假设是:在文学、艺术、媒体话语的生产、消费和流通中,性别是一个关键性的决定因素。大众文化最大限度地利用女性的身体,以达到最大程度的吸引受众,为实现其商业意图服务的目的。所有传播媒介的编码活动都打上了性别的标记,存在着有意或无意的性别歧视。在传媒 中,男性占统治地位,男性是知者,是主体,是理性、权威的体现者,而女性则被视为被观照的对象、被展示的客体、欲望 的化身。影视艺术、报刊杂志、广告宣传、摄影等通过反复描绘展示女人的身体及外貌特征,宣传女人味,以唤起观众的欲望并满足这种欲望,形成了男性注视、观看,女性被注视、被观看的二元关系。1995年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设置“媒介中的女性形象研究”课题,组织专家学者对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和社会性别表现进行研究。首都女记者协会组织“妇女传 媒监测网络”,并与《中国妇女报》共同开设栏目监测批评有损妇女进步的负面报道。 大众文化从何处来?它是民众自身的趣味和经验的表达呢?还是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的类型由处于权势地位的人们自上而下地强加的?上下互动,上面的控制和下面大众趣味的流行影响。美国芝加哥大学拉斯韦尔教授在他的《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指出:“简便的描述传播行为的方法就是回答五个问题: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 1、存在歧视女性的现象有些媒体为了发行量、收视率、上座率等,往往有意无意歧视女性。媒体经常把 女性当作买点,并且为了寻找买点往往表现出对女性的歧视,如电视转播球赛时把输球的原因归结于队员和女性有过接触,将女性比作红颜祸水;报道贪官腐败的劣迹时,几乎都说“贪官难过美人关”,什么“副县长载在三陪女手里”等歧视性语言,非常牵强地把腐败与女人连在一起;许多媒体还热衷于性描写,绯闻炒作;报刊的封面、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薄 露、透;过多涉及婚外恋、养“小蜜”,包二奶等内容,满足猎奇、庸俗等心理 2、宣扬传统的性别角色 把女性仅仅固定在“家庭主妇”“贤内助”上,忽视女性的社会价值和作用,宣扬“男主外,女主内”的男女陈规定型,男性的工作就是赚钱养家,女性的任务就是保持美丽和照顾好家庭。“做女人挺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每天换个新太太”,比如“一戴天娇”、“丰胸化吉”、“从小到大的关怀”、“做女人‘挺’好”、“不要让男人一手掌握”、“泡的就是你”等等。 女性形象频频出现在化妆品、洗涤 用品的广告中,某些物品如啤酒、饮料、纯净水被隐喻为女性,供男人品尝;赞扬微波炉等厨房电器时一定会说像一个好妻 子而不说像一个好丈夫,洗衣机叫“爱妻牌”绝不会叫“爱夫牌”,谈判桌前、现代化办公室里坐着的总是西装笔挺的男人,秘书总是年轻靓丽的女孩等 3、渲染了女性弱者地位 女性常以边缘角色出现,要么是受害者,要么是害人者。即使以女性为主要受众的传媒,女性也经常以弱者形象出现 如《中国妇女》等杂志经常报道一些受害的女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