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在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中的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例 患者女,70岁, 主诉: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1个月。 专科检查:脊柱无压痛,无放射痛,左臀部压痛,梨状肌紧张试验阴性,左4字征阳性;直腿抬高试验:左50度阳性,加强阴性;右80°阴性。 上述临床及影像表现,是否能提示梨状肌综合征可能? 梨状肌综合征的MR表现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梨状肌综合征:亦称梨状肌损伤、梨状孔狭窄综合征或坐骨神经出口综合征。系指因梨状肌发生损伤、痉挛、变性等因素致坐骨神经的梨状孔出口狭窄,从而使通过该孔的坐骨神经和其他骶丛神经及臀部血管遭受牵拉、压迫并产生相关的临床症状。本病是引起干性坐骨神经痛常见的原因之一。 梨状肌的解剖 梨状肌起自小骨盆的内面,始于S2-4椎的前面,通过坐骨大孔出骨盆进入臀部,处于股骨大粗隆与坐骨结节之间,以狭细的肌腱止于股骨大粗隆尖,开如梨状。 梨状肌将坐骨大孔分隔为两部分,即梨状肌上、下二孔。 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起始于腰骶部的脊髓,途径骨盆,并从坐骨大孔穿出,抵达臀部,然后沿大腿后面下行到足。 病理基础 梨状肌与坐骨神经的解剖关系密切,当其发生变异时,将导致坐骨神经受压迫或刺激而产生梨状肌综合征,此种异常也是梨状肌综合征导致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原因。臀部外伤出血、粘连、疤痕形成、注射药物使梨状肌变性、纤维痉挛,均可损伤梨状肌。 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1.大部分梨状肌综合征患者有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部分患者有夜间受凉史。 2.梨状肌综合征患者自觉患肢变短,走路跛行。 3、臀部深在性疼痛,且向同侧下肢的后面或后外方放射,偶尔小腿外侧发麻,会阴部不适,走路时身体半屈,严重者臀部呈现“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两下脏屈曲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或大声咳嗽增加腹压时,患肢窜疼加重。 梨状肌综合征的专科检查 1、梨状肌投影区压痛; 2、梨状肌紧张实验阳性:患者仰卧位于检查床上,将患肢伸直,做内收内旋动作,如坐骨神经有放射性疼痛,再迅速将患肢外展外旋,疼痛随即缓解。 3、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抬高60°以上疼痛减轻。 梨状肌综合征的正常MR表现 梨状肌位于臀部中深层,T1WI、T2WI均为等信号。 坐骨神经在T1WI上与肌肉信号相同,T2WI较肌肉信号稍高。 由脊柱全长矢状位获得骶2~3椎体水平垂直骶骨纵轴横断影像,后以梨状肌长轴为标志得到坐骨神经斜矢状位影像。 PROSET序列斜冠状位显示坐骨神经解剖 斜冠状位 SPACE 序列扫描 梨状肌综合征的MR诊断 1、急性期患侧梨状肌较对侧肥大(横、纵断面径线大于2cm),并呈炎性改变(T2WI及STIR呈高信号),周边可肌间积液、筋膜炎性改变; 2、慢性修复期梨状肌信号为脂肪、纤维条索及部分骨化等混杂信号;梨状肌可萎缩。 梨状肌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1、主要与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鉴别: ①、病史; ②、脊柱检查:压痛点、曲度异常、活动范围; ③、特殊检查: 神经牵拉试验?: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直腿抬高试验均可为阳性但梨状肌综合征患者在直腿抬高试验60°时,疼痛反而减轻,加强试验为阴性。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还可出现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的表现。? 梨状肌紧张试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阴性;梨状肌综合征患者为阳性。 ④、影像学检查来鉴别。 2、与盆腔肿瘤性病变相鉴别:病史及影像学检查可鉴别。 小 结 梨状肌综合征有比较典型的病史、特殊体格检查,有时梨状肌刺激试验及直腿抬高试验并不能100%阳性。磁共振检查对梨状肌综合征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清晰显示其解剖结构及病变特点,对诊断及针对治疗有明显帮助。 患者左髋、左小腿疼痛,屈曲、遇热疼痛缓解,左足下垂,可直立,行动受限,左小腿及左足麻木、发凉,左足趾麻木明显, Right piriformis syndrome. A 42-year-old woman with 2 yr history of intermittent partial foot drops and right gluteal pain. EMG was negative. Outside MR imaging of LS spine was reported normal, except small disc herniation at L5-S1 level. MRN LS plexus (A-E) shows small annular fissure and right paracentral disc herniation at L5-S1 level (A, B) on 3D TSE imaging of lumbar spine. Coronal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