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油藏多相流体渗流流-固耦合数学模拟研究-中国烟草学报
第21 卷 第1 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1(1) :93~97
2002 年1 月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Jan .,2002
油藏多相流体渗流流-固耦合数学模拟研究
徐向荣 范学平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西北石油局 乌鲁木齐 830011) (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上海海洋石油局 上海 200100)
摘要 实践表明,油藏开发将引起应力场的变化、导致岩石发生变形、改变储层的渗储特性,进而影响产量。为
反应这一问题,建立了油藏流- 固耦合渗流模型,并考虑了以下因素:多相流体,油藏岩石变形,地应力、孔隙度
和渗透率变化,流体渗流与岩石应变耦合等。导出的控制方程是基于流体孔隙压力、饱和度以及岩石质点位移的
非线性方程。由于互含参变量,不能直接求解,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将流体渗流和岩石应变方程离散成主对角占优
的7 对角矩阵,采用隐式迭代方法求解。示例分析说明,本模型可用于研究应力、应变、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动态
变化规律以及可能对生产造成的影响。与其他模型对比结果显示,本模型更接近于实际情况。
关键词 流- 固耦合,多相流体,应力,应变,数学模型,有限差分
分类号 O 35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6915(2002)01-0093-05
限差分数值迭代方法,可求解流体压力和岩石应变
1 前 言 方程。由示例分析和模型对比表明,本文所建模型
在油气田开发生产实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传统的油藏数学模拟分析中,假设地层应力
场不随生产变化、岩石不发生应变油藏孔隙度和渗 2 油藏流体渗流和岩石应变控制方程
透率是不随时间而变化的静态参数。但这不能解释
生产中所出现的许多实际问题,如井壁稳定性、套 假设在油藏开发生产过程中储层和流体等温、
管变形、射孔孔眼破坏、油层出砂或垮塌、储层的 油水两相渗流、储层岩石为变形多孔介质。孔隙介
渗流能力下降、以及油井产能降低等。要研究这些 质渗流有三个基本原理:质量守恒、达西定律、状
现象,需要考虑地层应力、应变,建立流体渗流和 态方程。
岩石应变的耦合模型。 储层流体质量守恒方程为
( s )
∂ ρφ
Terzaghi 较早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提出 ∇⋅[ρ s φ v ] + l l +q 0 (1)
l l la l
了广泛应用的有效应力概念。之后,Biot 在非饱和 ∂t
vl
土固结方面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建立了 vla vs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椴树属植物研究进展-林业工程学报-南京林业大学.PDF
- 植物染色体F-BSG分带方法与带型-遗传.PDF
- 植物远缘杂交中的染色体行为及其遗传与进化意义-生物通.PDF
- 概述和干燥静力学.pdf
- 楔形真皮瓣塑形矫正乳头内陷21例-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PDF
- 楼宇保养及维修工程安全手册.PDF
- 模块化表面安装元件和密封件(MS-02-135;rev_8;zh-CN - Swagelok.PDF
- 模板早拆施工技术规程-北京质量技术监督局.PDF
- 横河SCADA在海上油井监控中的应用-软件.PDF
- 榆林地区景观生态敏感性时空特征.PDF
- (4篇)XX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培训心得体会汇编12.docx
- 汇编1154期-在培训班上的讲话汇编(3篇).doc
- 汇编1173期-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076期-主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doc
- 汇编1177期-学习心得体会汇编(3篇)112.doc
- (6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心得体会汇编.docx
- 汇编1166期-坚定理想信念、全面从严治党、担当作为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174期-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教育13期-主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参考汇编(3篇).doc
- 汇编1458期-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提纲参考汇编(3篇)123.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