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论民事诉讼当事人变更及其对策
摘要:当事人变更是民事诉讼动态性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应将当事人的确定方式由实质性认定改为形式性,从诉讼要件的构成出发对当事人变更的情况做出梳理,在当事人变更的具体应用中,将当事人的选择权与其自我责任相结合,维持诉讼效率与公正的平衡。
关键词:当事人 当事人变更 诉讼要件
民事诉讼是保护当事人权利、解决纠纷的程序。作为程序,有程序的主体与程序的客体之分。民事诉讼程序的主体由两部分组成,一为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法院,二为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的当事人。在程序的运作过程中,由于特定事由的出现,可能导致原本参与诉讼的主体无法继续参加诉讼,若发生于法院一方,则表现为法官回避、管辖权的转移以及合议庭的变更,若发生于当事人一方则表现为当事人变更。理论上对关涉法院主体变更的研究如管辖权转移、管辖权异议以及回避等问题已经颇具深度,对当事人变更问题的研究却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细致、深入而具体的论述,尤其缺乏与我国实践相结合的、应对当事人变更的合理的、有效的措施。本文将从当事人变更的情形及要件性质出发,分析当事人变更的具体方法,尝试解决困扰我国民事诉讼实践过程中的当事人变更问题。
一、当事人的确定
欲分析当事人变更,首先需要明确何者为当事人,当事人的变更可能发生在哪些主体之中。对当事人的概念,理论上有不同的认识。德国理论上认为,当事人就是,请求法院对自己进行权利保护,以及权利保护申请所针对的人。是那些以自己的名义请求或者被请求实施国家法律保护行为,尤其是判决和强制执行的人。 参见【德】奥特马·尧厄尼希:《民事诉讼法》,周翠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80页。【德】罗森贝克、施瓦布、哥特瓦尔德著《民事诉讼法》,李大雪译,中国法制出版社,第16版,第245页。日本理论上认为,当事人是以自己名义实施诉讼,并请求法院判决及给与其他权利保护行为的人,及特定诉讼关系的主体。 参见【日】中村英郎:《新民事诉讼法讲义》,陈刚、林剑峰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51页。我国传统的观念认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是指因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纠纷,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案件审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并受到人民法院裁判拘束的人。 参见刘家兴;《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21页。有的学者认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是将纠纷提交给行使审判权的法院解决的双方,即起诉的原告和被诉的被告。 参见肖建华:《民事诉讼当事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页。有的学者认为,当事人是指以自己的名义,就特定的民事争议要求法院行使民事裁判权的人及相对人。 参见江伟:《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5页。从国内外对当事人概念的界定来看,当事人应当包含以下几层内涵。第一,当事人是向法院提起请求的人及其相对方,换言之,当事人基本上是成对存在的,鲜有独立存在的当事人。第二,当事人须向法院提起请求,向其他公权力机关所提出的请求无开启民事诉讼之效果。第三,提起的请求应包括对自己权利的保护或者要求解决特定的纠纷。从扩大纠纷解决的范围、减少起诉障碍方面而言,笔者认为,当事人应当是满足起诉条件,请求法院保护权利或解决纠纷的人及其相对人。从此论断出发,成为当事人应满足起诉条件的限制,主要包括合法的起诉状、向法院申请起诉的行为及缴纳法定的诉讼费用。在我国,由于一直遵循追求客观真实的诉讼理念,在起诉阶段要求“原告应当与案件事实有利害关系”,实际上已从形式的审查扩大到实质性的审查,而仅仅规定原告,也使当事人成对存在这一基本属性无法体现,被告的当事人的问题被忽略。法院在立案阶段依职权对当事人进行的审查缺乏实质性依据,既无法查明事实又可能导致法官在审前获知案件情况,不仅违背了当事人主义及直接审理原则,也造成了事实上的起诉高阶化问题,这在理论界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 参见张卫平:《民事诉讼:
参见【德】奥特马·尧厄尼希:《民事诉讼法》,周翠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80页。【德】罗森贝克、施瓦布、哥特瓦尔德著《民事诉讼法》,李大雪译,中国法制出版社,第16版,第245页。
参见【日】中村英郎:《新民事诉讼法讲义》,陈刚、林剑峰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51页。
参见刘家兴;《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21页。
参见肖建华:《民事诉讼当事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页。
参见江伟:《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5页。
参见张卫平:《民事诉讼:关键词展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5—85页。
二、当事人的变更的情形
所谓当事人的变更,是指在诉讼系属形成之后,由于特定事由的出现,原当事人不再适宜或不可能继续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