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研究
生态城市基本理念及规划原理与模型方法
毛志锋 朱高洪
摘要: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探讨了生态城市的基本理念与规划目标要求,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所须遵循的基本原理。利用系统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生态城市系统的解析与重构,建造了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模拟模型,并集成了一套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内容、过程与方法体系,较好地解决了生态城市全面协调发展的问题,亦可供生态省、县的综合发展或可持续发展规划参考。
关键词:生态城市,基本理念,建设规划,模型方法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普遍恶化和区域生态支撑能力的持续衰退,建设生态城市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新理念追求。国外诸多城市和都市区纷纷开展了生态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如美国的伯克里、克里夫兰和波特兰都市区,丹麦的哥本哈根市,澳大利亚的怀阿拉市等。国内目前已有海南、黑龙江、吉林、山东、浙江等东部8省的百余城市编制了生态城市建设规划,而中西部众多城市也逐步将生态城市建设纳入城市发展的议程之中。??虽然生态城市的理论与实践均已取得了蓬勃发展,但迄今为止,全球尚未有一个公认的生态城市,甚至对于生态城市也没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概念。纵观国内城市编制的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其所依据的思维观念、基本原理和采用的模型方法多有缺失和弊端,此中更不乏生态环境规划或社会经济规划的改装。因此,完善生态城市的概念内涵,探究规划编制的基本理论和适宜的模型方法体系,乃是当前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1 生态城市的基本理念与目标要求??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城市是一个人为改变了自然结构、物质循环和部分能量转化的、受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需求影响的人工生态系统。她以人为本,即以人的生存、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为核心,通过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且能与之和谐相处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回归于生态本征的城市发展要求用“生命原理”规划和建设城市,而不再以“机械原理”装备和污染城市。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而言,协同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依关系和能量转化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建设生态城市,且能以其良好形象和功能带动辖域内外的可持续发展,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和目标要求:??(1) 生态城市是一个中心城区与周围城镇和乡村紧密联系、与国内外都市相互竞争和补充的开放系统,既需以人口的适度聚集和持续宜居为基础,又要以社会经济与科教文卫的高度发展及其较强的辐射力带动周边乡村和与其他城镇的协同发展为宗旨。因此,生态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建设要考虑到自然条件、经济区位和辖域内外物流、资金、人流的聚散,以及政治、文化、科技的凝聚与辐射。??(2) 生态城市不仅仅涉及辖域内外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空气、水体、土地、森林、动植物、能源和其他矿产资源的供需保障,而且也与城市所处的人工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文化系统的状态有关。她是一个以人的发展需要和能动作用为主导、自然环境系统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和管理体系为经络的复合机制系统。因此,应该和谐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依关系,协同各行业和不同区位间的发展,在改善和满足当代人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也能为未来人口留下较充裕的拓展空间和良好的生态本底。??(3) 生态城市既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又要保障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即生态城市建设要有超前且合理的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生产力和人口格局及其相伴的技术支持和资源配置结构,拥有优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结构、便利的交通和通讯网络,以及高效、和谐的服务、社会保障和调控体系,使城市经济、社会系统与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协同有序地发展和良性循环。??(4) 建设生态城市,应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使城市辖域及周边具有多样而合理的生物群落结构、丰富的生物能量积蓄和持续增殖潜力,以及较强的环境调节能力和美好的生态景观;要加强人口数量的膨胀控制和人口素质的普遍提高,合理人口的消费结构和就业结构,使人口的生活消费在保障基本物质消费适度满足后,转向对服务、文化教育和环境享受的有序追求,以及适时地转移人力资源于这些部门就业;须加强“三废”治理和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使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消费需求与消费剩余不能超越人工参与下的生态环境的生产能力和消纳能力,即不能因过度索取和污染而降低环境质量和使生态循环功能退化。??(5) 建设生态城市,应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相依关系,即以发展带动社会稳定,以稳定促进城市有效发展。也就是说,只有通过高效的经济发展,才能缓解就业压力和消除贫困;只有坚持教育奠基、制度创新、科技进步和提高决策与管理水平,才能增强生态城市的发展活力和抵御社会、自然危机;只有合理收益分配,加强社会保障和法规体系建设,建树全民共同富裕和平安互助道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县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探索实践.doc
- 小学PEP新教材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案(第五单元).doc
-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doc
- 沿海盐碱地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施工技术措施探讨.doc
- 有关愉快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doc
- 有组织毒品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其打击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doc
- 中国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深度解读讲义+试题答案.doc
- 《新周报》的办报理念总体定位.doc
- 2014年四川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谈.doc
- MPLS VPN传统专网的应用比较.doc
-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件10.《彩虹》.pptx
-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课件4.《邓小平爷爷植树》.pptx
- 外研版 八年级下册 Module 6 Hobbies Unit 1 Do you collect anything课件(共37张PPT).pptx
- 外研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英语下册Unit 6 第3课时Fuel up优质课件.pptx
- 图形的相似课件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学期.pptx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5.《小虾》.pptx
- 统编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5课《合理消费》优质PPT课件.pptx
- 统计调查课件~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5课《白鹅》课件.pptx
- 外研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英语下册Unit 6 第4课时Hit it big优质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