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登岳该阳楼》
岳阳楼主楼一楼长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你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还有哪些疑问提出来让大家帮你解决。 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诗人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人凭栏眺望北方,想到北方那长年不息的战火和涂炭的生灵,不禁涕泪纵横,难以抑止。这是忧国忧民的体现。 作者开阔的胸襟与颔联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上下衬托。诗人在凄苦万状的情况下登楼观景,想的仍是国事,并为之流涕。 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此时的杜甫呢?他是“穷也胸怀天下,胸怀百姓”啊,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还从他的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呢?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 ……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所见所感。全诗将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色与诗人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国事的忧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写得意境阔大,情景交融,这与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是分不开的,充分表现了沉郁顿挫的杜诗本色。 * 登岳阳楼 (唐)杜甫 会宁县 汉岔初中 牛宏志 岳阳楼全景 欣赏名联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今河南巩义人。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并称“李杜”,被后世尊称“诗圣”,代表作“三吏”,“三别”。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疟疾及风痹bì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写作背景 知人论世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听读诗歌 chè tìsì 疏通文意 前后桌四人一组结合课本下面的注释合作翻译全诗,标注不能解决的问题待集体讨论。(时间:2分钟) 交流释疑 初知意象 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洞庭水、岳阳楼 吴楚、乾坤 孤舟 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合作探究 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 昔闻: 今上: 渴望向往已久 如愿以偿甚喜 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为下文描写洞庭湖蓄势 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杜甫此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翰无边、吞吐日月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奇丽的景色。意境,博大壮阔。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这两句诗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你能说说它们的妙处吗? 亲朋音信皆无,自己寄居一叶扁舟。转写自己的凄苦情状。 “此身漂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不是登临的喜悦,而是寄托着怀才不遇、漂泊天涯之感。政治生活坎坷,但他从未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抱负。哪曾想最终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都成泡影……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忆昔十五心尚孩, 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 一日上树能千回。 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前四句写景 → 宽阔广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