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的语法功能及其历史演变.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文出处】中国社会科学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199703 【原刊页号】160-178 【分 类 号】H1 【分 类 名】语言文字学 【 作 者】袁毓林 【复印期号】199708 【 标 题】“者”的语法功能及其历史演变 【 正 文】   本文借助谓词隐含的观念, 证明所谓自指的“者”和转指的“者”可以联系起来,用一种统一的理论来解释其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作者还从句法结构的转换和生成的角度,考究“者”表示提顿语气这种表达功能的结构理据,并简要地勾画了“所”和“者”语法功能消长的历程,揭示了“者”实现提取宾语功能的两种语法机制。在此基础上,从深层次的语法功能上证明近代汉语“底”来自“者”的可能性,描写并解释了近代汉语同位性偏正结构的历史来源。   作者袁毓林,1962年生,语言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 * *   对于语法结构的演变,只有通过书面记录才能进行观察。由于自秦汉至晚清汉语一直以形式固定的文言作为书面语,因而口语中实际发生的语法成分的兴替和语法结构的更移就得不到充分的书面反映〔1〕。比如,现代汉语“的”的前身是近代汉语“底”,“底”的前身是什么呢?吕叔湘(1943)从用例上证明“底”出于“者”,王力(1958)从语音上推测“底”来自“之”。因为缺少足够的记录“底”出现和发展的文献资料,所以对这种观点的分歧就难于裁断。有鉴于此,我们尝试一种“深度探测法”:对先秦汉语的“者”、“之”和近代汉语的“底”的语法功能作深层次的对比分析,从语法功能上推断“底”源自“者”还是源自“之”。作为这种研究构想的一个部分,本文着重分析“者”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顺便也讨论“者”和“底”的演变关系。   关于先秦汉语“者”的语法、语义功能,朱德熙(1983)认为:“者”是名词化标记,其语法功能是使谓词性成分名词化(即加在谓词性成分VP之后,造成一个名词性的形式“VP+者”);其语义功能有自指和转指两种。例如:   (1)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论语·雍也》)   (2)仁者,人也;义者,宜也。(《礼记·中庸》)   (1)中“仁者”指有仁这种德性的人,表示转指意义;(2)中“仁者”指仁这种德性本身,表示自指意义。这种理论有很强的解释力,但碰到的困难是:“者”除了在谓词性成分后头出现外,还能在名词性成分后头出现。例如:   (3)有颜回者好学。(《论语·雍也》)   (4)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战国策·秦策二》)   按照朱先生的说法,(3)(4)中“者”的语义功能是自指。那么,这种名词性成分后头的“者”的语法功能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促使我们必须重新解释“者”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   本文打算引进谓词隐含的观念〔2〕, 来证明名词性成分后头的“者”跟谓词性成分后头的“者”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名词化),表示自指的“者”跟表示转指的“者”可以联系起来,用一种统一的理论(提取句法成分、表示转指意义)来作出解释。同时,勾画“者”句法提取功能的扩张过程,揭示其实现功能扩张的语法机制;以此推测“所”句法功能萎缩的原因,并从语法功能上证明“者”演变为“底”的可能性。    一、自指的“者”和转指的“者”   根据朱德熙(1983),名词化标记“者”有转指和自指两种语义功能;转指的“者”(记作“者t”)是提取主语的,所以“VP+者t”的VP中的主语必须缺位;自指的“者”(记作“者s ”)不提取句法成分,所以“VP+者s”的VP中可以没有缺位。例如:   (1)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   (2)〔()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 〔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同上)   例(1)的指称形式前有相应的陈述形式,这种“VP+者t”的空位里不能加上主语;例(2)是“VP+者s”的例子,空位里可加上主语“农夫”。   朱先生已经注意到,主语不缺位的“VP+者t”提取的是VP 这个主谓式谓语的主语(所谓大主语,记作S)。我们则发现, 这个充当谓语的主谓结构中的主语(所谓小主语,记作S)通常是一价名词〔3〕。例如:   (3)a.〔力不足〕者,中道而废。(《论语·雍也》)    b.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 (《孟子·梁惠王上》)    c.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为之请数月之丧。 (《孟子·尽心上》)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在先秦汉语中,主谓谓语句的小主语S大都是一价名词。例如:   (4)a.夫滕,壤地褊小。(《孟子·滕文公上》)    b.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论语·雍也》)    c.夫@①梨橘柚果luǒ@②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庄子·人间世》)   所以,提取大主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