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4《诗词五首》(用)ppt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4《诗词五首》(用)ppt解析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品味感悟诗歌精美的语言。 2、领会诗歌内涵,积累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法,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1、“黑云压城城欲摧”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渲染出怎样的氛围?现在常形容什么? 比喻( )和夸张的手法,在原文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 )。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2、“压”字有什么作用? 把敌军压向边城比喻成黑云压城 局势的危急 文本探究 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 3、颔联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有什么作用? 4、诗中引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 “临易水”引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的典故。荆轲在易水边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表现将士们不畏寒冷,意气风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视死如归,英勇杀敌的豪情。 “黄金台”引用燕昭王黄金台求天下奇才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报效朝廷视死如归的精神。 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合作探究 黑云——使人联想到大敌当前的形势,形势紧急; 金鳞——戒备森严,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 燕脂——更浓的紫色透出肃杀之气,仿佛战士的鲜血染成。 红旗——红旗半卷,写出行军的诡秘。 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 归纳小结 全诗表现了唐军战士浴血奋战,以死报效朝廷,视死如归的精神。 赤 壁 唐·李牧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属县)人。他喜欢兵法,注释过《孙子》,他的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扬跌宕。其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艺术上最有特色的是写景抒情的七绝。有《樊川文集》。 作者介绍 领会诗意: 结合旁批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每句诗歌的大意,在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小组间质疑难字难句。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译 文 赤 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兴感之由 议论感慨 咏史诗 怀古伤今 归纳总结 赤 壁 《赤壁》诗所咏赤壁,并非赤壁之战发生地,你认为诗人想要借此表达什么? 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孕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在这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亡之感才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是表现得形象含蓄而已。 诗作主题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的帮助,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其观点不同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在于借史事吐露心声,自负知兵。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渔 家 傲 宋·李清照 知人论世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历城人,是婉约派的代表。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满,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张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有《漱玉词》传世。 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这就是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现在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 背景链接 渔家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yl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