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教案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教案设计   www.5y   kj.co   m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教案设计   所属学科或领域:(历史)   适于的学段/年级:(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情况,由三个代表人物和三个代表内容组成: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口号;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推动新文化运动向前发展。教材内容的安排可以说是提纲挈领,独巨匠心。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解放运动,为中国社会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教材通过选取三个代表人物来实现这一历史事件,既可以让教材内容形象化、富有趣味,又可以让学生掌握通过了解代表人物把握历史事件的方法。   本课重点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在教学中让三个小组完成这些内容。这样,学生能更深入地认识这些代表人物,更深刻地理解代表作品。最后通过总结、填知识结构卡片,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全面整体的掌握。本课难点是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课程改革实践,学生已经接受了合作、探究、表现式的学习方式,具备了进行这种学习的一般能力,并且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培养的几个历史教学小助手也比较得力,能独立地有创见地组织、协调本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大多数学生对近现代史的兴趣比较浓厚,找相关的资料也相对容易,所以完全可以把这节课设计成一节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   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知识与能力:1、知道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2、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有关作者的有关作品,查找相关资料,开展展示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式恰当地选择、整理和运用史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情况,能以陈独秀等人为榜样,学习他们坚定信念、不畏艰难、勇于创新、不惜为思想解放运动献身的精神。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设计理念:让课堂成为学生交流、展示、发展的广阔平台。   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重视形式过程体验与多种感官的参与。如让学生制作图章、有感情朗读等。培养教学小助手,对全体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训练,实现“以不教代教”的效果。   教学或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准备:1、拟定学习、活动等草案,召开小助手会议,听取小助手建议,确定、布置活动任务。2、指导、协助各小组制定本组活动安排表,指导小组准备。3、布置教室,营造气氛。4、协助学生制作多面体展示材料,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卡片。   学生准备:1、制订本组活动方案,明确各成员任务。2、分头查找资料、准备实物、撰写解说材料等。3、创办本组的历史小报,每组至少三份。4、确定本组展示主持人,课余排练。   (二)教学或活动过程   .导入新课:边用多面体展示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残破、黑暗、混乱的图片,边用富有激情的语言介绍: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但民主共和制度并没有真正实现,中国社会仍是一片黑暗——袁世凯依靠武力和政治欺骗,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来还一度恢复帝制;国内军阀割据和混战愈演愈烈;思想界还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8226;#8226;#8226;#8226;#8226;#8226;国家形势越来越乱!同学们,如果你生在这个年代,面对这种局面,你有什么感受?你又将怎样做呢?(学生思考回答)面对越来越乱的国家局势,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在接触西学、学习西学的同时,参照西方国家的经验,认为中国要有一个“文艺复兴运动”,于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场革命,与封建思想文化进行斗争,解放人民的思想。(板书)   2.学习新课   下面展示交流活动成果。   第一组:多媒体出示解说内容,并有感情地解说。新文化运动是五四前后文化运动的统称。它产生在辛亥革命后是有历史原因的#8226;#8226;#8226;#8226;#8226;#8226;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而后以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人为这场运动的主要代表。这场运动中的重要人物还有钱玄同、李大钊等人。接着,介绍本组主办的历史小报“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最后是搜集的历史记录短片《新文化运动》。   第二组:介绍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陈独秀(打出投影仪,有感情地介绍)。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人。#8226;#8226;#8226;#82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