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积极务实地做好评估工作.ppt

正确把握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积极务实地做好评估工作.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学校建设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注意哪些问题?(5.1,5.2)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 高校依照自身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地制定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并建立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 提供相适应的人、财、物条件和组织保障。 ★ 加强过程管理(规范、激励)。 ★ 开展自我评估,收集信息。 ★ 反馈、调节、改进、提高等。 * 四、几点特殊说明 (四)怎样看待引导方向的指标和发展性指标? 1.引导指标一般有以下限定词:“注重”,“关注”,“有一定数量”,“能够开展XX,初见成效”等。 2.“三个基本”是下保底,引导指标是上不封顶。这些指标是教学工作不可忽略的内容,更能体现教学工作水平,是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应给与充分关注。 * 四、几点特殊说明 (四)怎样看待引导方向的指标和发展性指标? 3.指标体系中的基本要求并不能覆盖教学工作的全部内容,学校建设的内容应在此基础上有所扩展(例如,学科建设、科研支持教学等)。 4. 特别应该重视师生对改进教学工作的祈盼。 5.应结合“高教30条”和学校实际,动态地看待评估指标,看自身发展趋势,增量也是质量! * 四、几点特殊说明 祝学校以评促建取得显著成效! 谢 谢! 联系电话:01056973191 邮 箱:lizhh@moe.edu.cn * * * * * * * * * * * * * * (二)师资队伍 2.3 培养培训 有计划开展了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培养等工作初见成效;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措施;有加强教师专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培养的措施,效果较好;重视青年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有计划、有措施、有实效。 ★重使用轻培养是普遍问题,学校应该有整体师资培训规划和经费保障。 ★针对每个青年教师应有具体培养计划。 ★注意发挥二级院系的作用。 * 三、指标的设计思路和内涵解析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3.1 教学基本设施 3.1.1 实验室、实习场所建设与利用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及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注];实验室、实习场所及其设施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利用率较高。 [注] 参考教发[2004]2号文件限制招生规定。 ★如何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研究的空间是需关注的问题。 ★设备更新率也要考虑。 * 三、指标的设计思路和内涵解析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3.1.2 图书资料和校园网络建设与利用 人均藏书量和人均年度进书量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注];图书资料(含电子图书)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利用率高;重视校园网及网络资源建设,在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注]参考教发[2004]2号文件限制招生规定 ★ 图书资料的利用率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学风状况。 ★ 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反映了教学观念和水平。 * 三、指标的设计思路和内涵解析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3.1.3 校舍、运动场所、活动场所及设施建设与利用 人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注];教室、实验室、实习场所和附属用房面积以及其他相关校舍基本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利用率较高;运动场所、学生活动中心及相关设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注] 参考教发[2004]2号文件限制招生规定 * 三、指标的设计思路和内涵解析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3.2 经费投入 在门槛要求部分达到财政部、教育部【2010】567号文件要求,到2012年原则上生均拨款达到12000元(只适用于公办院校)。 3.2.1 教学经费投入 ★ 比例标准:{[302类]-专项}/{ [205类]-专项+学费}=13%。 ★ 定量=1200元/人均(这是目前的标准)。 ★ 随教育事业费的增长而逐渐增长。 * 三、指标的设计思路和内涵解析 (四)专业与课程建设 4.1 专业建设 4.1.1 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 有明确的专业设置标准和合理的建设规划,能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本校实际调整专业;专业结构总体合理;注重特色专业的培育。 ★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专业建设在学生培养中作用更直接。 ★专业设置和调整应有标准、有程序、符合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结构合理。 ★重视新专业建设,大力发展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纲要22条)。 * 三、指标的设计思路和内涵解析 (四)专业与课程建设 4.1.2 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反映专业培养目标,体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其中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学时)不低于20%;理工农医类专业实践教学比例占总学分比例要大于等于25%;师范类专业教育实习不少于12周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