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第二篇 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机械零件设计有关的强度理论,通过典型零部件工作能力设计的举例,掌握零部件工作能力设计的一般方法。 第二章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和轴的设计计算 §2-1概述 §2-2疲劳强度的基本理论 §2-3影响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 §2-4稳定变应力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2-5非稳定变应力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自学) §2-6提高疲劳强度的措施 §2-7轴的设计计算 §2-1概述 一.疲劳失效概念 二.疲劳失效的特点 1.σmax≤ σB或σ max ≤ σS 2.疲劳失效的过程:裂纹萌生、裂纹扩展、断裂——发展的过程 3.断口形状:光滑的疲劳发展区+粗糙的脆性断裂区 三.应力的分类 四.变应力的基本参数 §2-2疲劳强度的基本理论 一.疲劳曲线--规定的应力循环特征r(一般为0或-1) 1.疲劳曲线的绘制 2.疲劳曲线方程 3.疲劳曲线的意义 有限寿命区 无限寿命区 §2-2疲劳强度的基本理论 二.疲劳极限应力图及其应用—(-1?r ? 1) 1.绘制疲劳极限应力图的目的及其绘制方法 目的:表示非对称循环变应力对疲劳极限的影响。 曲线绘制的关键点: A(0,σ-1)、B( σ0/2, σ0/2)、C( σB,0) 2.简化的疲劳应力极限图 AE段—疲劳失效极限 ES段—塑性失效极限 §2-3影响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 一.应力集中的影响 1.应力集中产生的主要原因:零件截面形状发生的突然变化 2.名义应力σ和实际最大应力σmax 3.理论应力集中系数与有效应力系数 §2-3影响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 二.尺寸效应 1.零件尺寸越大,疲劳强度越低 2.尺寸系数εα 、ετ 三.表面状态的影响 1.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处理的影响 2.表面状态系数β 四.综合影响系数 §2-4稳定变应力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一.许用应力法 1.零件受对称循环变应力 2.零件受非对称循环变应力 §2-4稳定变应力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二.安全系数法 §2-5非稳定变应力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一.疲劳损伤累积理论 1.基本思想:损伤逐渐累积和线性叠加 2.达到疲劳极限时,线性疲劳损伤累积的寿命损伤率 §2-6提高疲劳强度的主要措施 一.减少应力集中 p37 表2-4 二.提高零件的表面加工质量 三.采用提高材料疲劳强度的热处理及强化工艺 详见p36-37 §2.6 §2-7轴的设计计算 一. 轴的用途 支撑回转零部件、 传递运动和动力 二.轴上的载荷 弯矩、扭矩 三.轴的分类 四. 轴设计的主要问题 1、结构设计(需要先进行估算) 轴零件本身形状、尺寸及加工、安装工艺性等的设计 2、工作能力的设计 选择轴的材料主要是碳钢、合金钢详见表2-5。 强度 刚度、振动 2.轴的工作能力设计 轴的强度计算 按照许用切应力计算 按照许用弯曲应力计算 安全系数校核 轴的刚度计算 轴的弯曲刚度计算 轴的扭转刚度计算 * *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应力与强度的概念: 应力与外载荷、零件的截面形状有关 强度与材料本身的机械性能有关,而与外载荷、截面形状等无关。 应力的分类: 应力 静应力 变应力 ? o t 稳定循环变应力 非稳定循环变应力 脉动循环应力 对称循环应力 非对称循环应力 规律性非稳定循环变应力 随机性非稳定循环变应力 三.应力的分类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稳定性循环变应力应力图 非稳定性循环变应力应力图 规律性 随机性 周期 尖峰应力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四.变应力的主要描述参数 最大应力: 最小应力: 应力幅: 平均应力: 循环特征系数: 脉动循环应力: 对称循环应力: 静应力: 非对称循环应力: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低周循环疲劳 高周循环疲劳 P22 取值范围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2.疲劳曲线方程 指数m的确定:与零件的材料和应力状态有关。 例如:钢材,受弯曲应力时m=9,受表面接触应力时,m=6。 青铜,受弯曲应力时m=9,受表面接触应力时,m=8。 寿命系数 式(2-6) 寿命系数的意义:采用寿命系数,通过疲劳曲线方程,可以计算出任意循环次数N下的疲劳极限应力σrN。 持久疲劳极限 疲劳极限应力 循环基数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3.疲劳极限应力图的应用 1) 建立了非对称循环变应力与对称循环变应力之间的关系。 应力幅的等效系数: 式(2-9) 2)用于判断曲线上任意点D的失效形式:当D在AE线段上,则为疲劳失效,若在ES线段上,则为塑性变形。 注: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预制u型渠道施工方案.docx VIP
- 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人体生理与健康(一)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章末复习.pptx VIP
- 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 VIP
- “哪吒、DeepSeek”爆火彰显文化自信PPT.ppt
- 2023辅警公共基础知识100题及答案.docx VIP
- 辅警公共基础知识100题及答案.docx VIP
- 【英语字帖】苏教译林版英语小学四年级上册单词表衡水体练字描红字帖(含音标).pdf VIP
- WA7527塔吊性能说明书-WA7527-16D操作手册WA2022版.pdf
- 香烟过滤嘴功能性材料开发.docx
- 《有机物分子式与分子结构的确定》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