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课 宋明学1
* 从春秋战国到西汉儒学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白鹿洞书院吗?你去过长沙岳麓书院吗?…… 书院,原是中国官方藏书及私人读书治学之所。从唐末至五代,战乱频举,学校废毁。学者多择名山胜水之地建立书院,开创私人研究学术与聚徒讲学的场所。两宋以来书院大盛,名师荟萃,成为半官半民性质的地方教育中心,以后成了准备科举的场所。 古代书院有白鹿洞、岳麓、睢阳(应天)、嵩阳、石鼓等,都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宋明的理学大师朱熹、陆九渊、王阳明都曾在书院讲学,使之名声享誉海内外。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长期混战与分裂,使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不利于大一统政治的稳定与巩固。理学大师呼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在他们的努力下,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一场重忠孝,讲廉耻,扬气节的儒学复兴运动由此产生。这是一场容纳儒、道、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提出了一系列重要道德伦理规范与完善个人的自我修养方法。它绵延七百余年,以理学传统传入并影响了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它将儒家思想不仅渗入每一个中国人骨髓血液与潜意识中,而且对当代每一个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影响。 什么叫宋明理学?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学习的主题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试简单讲述从汉到唐时期 儒学的发展情况? (提示:找出关键词)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 儒学有新发展,但面临挑战(佛、道)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即“三教合一” “三教并行”政策,儒学正统地位受挑战 3.唐朝: 二、程朱理学 1.理学: 是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2.代表人物: 北宋: 程颢 程颐 南宋: 朱熹 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3.“二程”的思想主张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核心) ③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4.朱熹的思想主张 ①三纲五常是天理 ②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③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5.程朱理学的影响: “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规范 和等级秩序 三、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 明朝: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 南宋:陆九渊 2.陆九渊的思想主张: ①“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②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 “孽海茫茫,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陆九渊集》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 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 ①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理”) 3.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②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学说 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人所固有的善性,强调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进一步发挥儒家“仁”的思想。 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动荡问题,必须重视人们的思想道德教化,强化人们的纲常伦纪观念。他主张通过人们的自身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共同点: 内容: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影响:都主张克服私欲,都有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不同点: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 .(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 陆王心学主张内心反省就可得到天理 认识论方面:理学提出“格物致知”; 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 实质:都以儒家纲常伦理来维护专制统治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感悟历史 材料1: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 朱熹:“存天理,去人欲” 材料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3: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4: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5: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6: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戴震(1723—1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