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相关肿瘤.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艾滋病相关肿瘤 艾滋病人中较常见的肿瘤为KS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在亚洲(泰国)HIV感染者中,两种肿瘤的发生率分别为2.3%和1.1%。据估计,HIV感染者中KS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2万倍。 卡波济氏肉瘤(KS) 约1/3 AIDS患者于初诊时已有KS。 KS是多灶性的肿瘤,表现为皮肤多发的血管性结节,少数可侵犯内脏。初发于手、足、小腿(仍可先发于鼻尖、耳轮、乳头、眼睑、阴茎、腹壁等处),然后缓慢地向心性扩展、波及躯干、头面、颈、外生殖器等,数目可达百个以上。 皮损为红色或有紫色斑疹、丘疹、结节或斑块,是弥漫性浸润或出血。直径从高粱米至扁豆大小不等,散在或成簇。也有呈海绵状隆起、质地坚实者,少数呈疣状、乳头状瘤或菜花状。主观症状不显,或局部发胀,伴疼痛、烧灼、发痒。 10%病例有内脏损害,累及淋巴结、消化道、肺、肝、心包、肾上腺、膀胱、甲状腺、骨、脑、声带、扁桃体等。 若仅有内脏损害而无皮肤病变,则多表现为发热、消瘦、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贫血等。 艾滋病病人一般不死于肺外KS,而多死于免疫抑制引起的感染性并发症。因此在肿瘤分期中,除了肿瘤病变程度外,还应重点注意病人全身症状及免疫状态。在AIDS病人中,发生PCP者占50%~60%,有KS者26%,同时有KS与PCP者8%,其他感染者15%。 2.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 艾滋病的流行分布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发生率之间呈平行相关关系。 淋巴瘤95%发生于淋巴结外组织,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可以波及骨髓、肝脾、中枢神经系统、消化道等。 临床上艾滋病病人的淋巴瘤倾向于恶性程度高的组织学类型和侵袭性的临床经过。 原发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在组织学类型上常是原始免疫细胞,该类病人表现为脑实质内的单一肿块,而全身淋巴瘤侵袭至中枢神经系统的淋巴瘤常位于脑脊膜。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原发于骨髓者,主要表现发热、贫血、出血倾向、感染症候群、血像及骨髓像异常。 胃肠道淋巴瘤可发生于食道至肛门的任何部位,表现为腹胀痛、腹部肿块、排便异常及消化道出血。 淋巴瘤病人预后较差,多数在6个月内死亡。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生存期更短,一般为2~4个月。 3.其他恶性肿瘤 与乳头瘤有关的肛门癌和宫颈癌在HIV感染者中比较普遍。随着妇女HIV感染率的增加,子宫颈癌的发生率也正在增加,因此,在HIV感染的妇女中,需要仔细进行宫颈检查,以便发现早期的恶性病变。 ? 淋巴瘤 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病(简称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简称NHL)两大类,组织学可见淋巴细胞和(或)组织细胞的肿瘤性增生,临床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最为典型,肝脾常肿大,晚期有恶病质、发热及贫血。 淋巴瘤的细胞形态极其复杂,2008年WHO淋巴瘤新分类中,有80个亚型。由于病变部位和范围不尽相同,临床表现很不一致,原发部位可在淋巴结,也可在结外的淋巴组织,例如扁桃体、鼻咽部、胃肠道、脾、骨骼或皮肤等。结淋巴组织原发多见于NHL。 恶性淋巴瘤是淋巴结和结外部位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来源于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的恶变。在我国恶性淋巴瘤虽相对少见,但近年来新发病例逐年上升,每年至少超过25000例,而在欧洲、美洲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发病率可高达11/10万~18/10万,略高于各类白血病的总和。在美国每年至少发现新病例3万以上。我国恶性淋巴瘤的死亡率为1.5/1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位数的第11~13位,与白血病相仿。 恶性淋巴瘤在我国具有一些特点:①发病和死亡率较高的中部沿海地区;②发病年龄曲线高峰在40岁左右,没有欧美国家的双峰曲线,而与日本相似呈一单峰;③何杰金氏病所占的比例低于欧美国家,但有增高趋向;④在非何杰金淋巴瘤中滤泡型所占比例很低,弥漫型占绝大多数;⑤近十年的资料表明我国的T细胞淋巴瘤占34%,与日本相近,远多于欧美国家。 霍奇金病 多见于青年,儿童少见, 首见症状常是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的淋巴结肿大( 占60%~80%),左多于右,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以活动,也可互相粘连,融合成块,触诊有软骨样感觉,如果淋巴结压迫神经,可引起疼痛,少数患者仅有深部而无浅表淋巴结肿大,深部淋巴结肿大可压迫邻近器官,表现的压迫症状,例如纵隔淋巴结肿大可致咳嗽、胸闷、气促、肺不张及上腔静脉压迫症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可压迫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水;硬膜外肿块导致脊髓压迫症等。 另有一些HD病人(30%~50%)以原因不明的或周期性发热为主要起病症状。这类患者一般年龄稍大,男性较多,病变较为弥散,常已有腹膜后淋巴结累及。发热后部分患者有盗汗、疲乏及消瘦等全身症状。周期性发热(Pel-Ebstein热)约见于1/6患者。 部分患者可有局部及全身皮肤瘙痒,多为年轻患者,特别是女性。全身瘙痒可为HD的唯

文档评论(0)

锦绣中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