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中国的传统农村:浙江泰顺历史文化的国际考察与研究.pdfVIP

走入中国的传统农村:浙江泰顺历史文化的国际考察与研究.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走入中国的传统农村 浙江泰顺历史文化的国际考察与研究, 2006~2007 Walking through China’s past: International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Taishun’s history and culture Zhejiang China. 2006~2007 主编: 吴松弟 刘杰 吴松弟、刘杰、祁刚、董枫著 序 包弼德(哈佛大学东亚系) 2004 年四月,我有幸与吴松弟教授及刘杰教授至泰顺县旅行。吴教授不仅是 历史地理学专家,同时也对泰顺怀有深厚的孺慕之情。刘教授是建筑学家,已出版 过数本关于泰顺著名的廊桥的书。由于他们对当地的知识、与泰顺地方史学者的友 谊,以及与县及乡镇官员的安排,使得我们此行饶富趣味,且收获丰富。这次旅行 衍生出一系列由吴松弟组织的调查。本书即源于这次的旅行。 我们有许多探访泰顺的理由。它拥有非常优美的自然景致—包括自山中奔流 而出的河水、温泉,以及与世隔绝的山谷。其桥梁群与古老村落使得它具有历史研 究价值。在过去数年中,已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到泰顺进行地方史研究。 但什么是“地方史”?从两年前在哈佛大学召开的地方史国际学术座谈会 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关于应该如何实践地方史研究,有两种非常不同的观 点。 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地方史是一个地方的历史,而且最终中国的每个地方都应有 自己的地方史。这让我想起一段有时会出现在明清地方志序言中的文字:“国有 史,方有志。”今天,每个地方又重新拥有自己的地方志。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但即使是一部试图对一个地方予以全面性描述的地方史,仍与地方志不同。首先, 地方史是关于一个地方在时间中的变化,而非其当前的发展与统计数字。其次,地 方史可由来自任何地方的学者所撰写,而非地方政府官员。第三,即使是最具描述 性的地方史,仍由研究者提出的问题所构成;而非仅仅只是分类讯息的编纂。 另一种观点认为研究地方史的目的并不是撰写不同地方的历史,而是探询有 关人类社会之历史的问题。为达此一目的,研究者必须对一个地方的历史建立深入 的知识。在史学研究中,从政府政策的角度观察地方社会,已有悠久的传统。然而 许多地方社会的活动,是在政府监控的范围之外进行。族谱即为一例;当然,绝大 多数的地方宗教建筑与活动,也从未获得政府的认可。从此一角度而言,地方史是 一种探讨地方人群之联系关系,以及地方人群与地方政府之互动的方法。 我认为此书为此二种观点之混合。它试图对泰顺的过去予以描述,但同时也 受研究问题所启发。作者对于将桥梁之间的连结作为通讯网络(经济活动、地方生 活、以及家族史的不断变迁的空间模式)之节点,有特殊的兴趣。这是研究泰顺地 方史的一种可能方式,我也希望未来会有许多地方史研究使用泰顺的数据。 我们对中国地方史有兴趣者所共同面临的挑战是:我们的数据太多,但同时 又数据不足。一方面,我们的资料太多—因为中国有数十万个村落,它们的文献对 历史研究极具价值。没有任何一个人,或任何一个单独的队伍,能够搜集所有的资 料。而且,由于近数十年的社会变迁,这些资料有许多现在正在流失。另一方面, 我们的数据不足—因为使用地方文献的历史学者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但并不发表 作为其研究之基础的第一手史料。学术研究要求我们能够对相同的证据做出彼此竞 争的不同解释,但若其它人无法取得证据,我们如何能够评量其研究?我们如何能 够挑战其研究发现?今日,地方史研究的重要性已日渐受到肯定。我认为,我们仍 须建立起一个共同的方式,来分享作为我们研究基础的史料。数字革命已提供我们 一个储存史料、并与他人分享的方法,现在我们—学者、地方史学家、家庭、地方 政府—必须下决心,决定我们只能这样做。 前言 (吴松弟撰) 浙江省泰顺县位于省境的最南部,靠近福建省,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