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化 学 多 媒 体 教 学 高三化学实验复习 一、近几年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 (1)实验能力是考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实验题的分值接近或超过化学总分的30%,足以说明命题者对实验能力考查的厚爱。 (2)近几年的化学实验题可以看出,实验题的选材大都来自对教材实验的改进或衍变,以课本实验为基础或突破口,图形与文字结合,体现“源于教材又高于教”、“遵循大纲而又不拘泥于大纲”的命题指导思想。 (5)近几年的实验试题,考生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又与教材实验或平时的训练题不完全一致,都有不同程度的装置创新,条件创新和方法创新。另外,试题以主观题为主,答题的灵活性、技巧性、开放性更大,常常需要考生能用化学术语,言简意赅地表达出来。 (3)注重化学实验原理的理解并利用此原理,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4)题目小型化,难度台阶式不断上升,以学生平时积淀的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为试题的设问点,考查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对问题的描述能力 形式上---不出现大型的连接装置,均为小型的又带探究性的试题,设问层次分明、由浅入深、以填空为主 内容上---一般是无机实验题,主要填写化学方程式、简述所设计的操作步骤、说明原理等 原理上---均源于课本,但装置基于课本又不同于课本 难度上--地方的独立试题地方的理综试题全国理综 二、考查题型和内容 1.选择题 常规实验考题,涉及各知识点,面广。 仪器的使用 例1:在一支25 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1 mol / L 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 mL的刻度处,若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然后以0.1 mol / L NaOH溶液进行中和,则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 A.大于20 mL B.小于20 mL C.等于20 mL D.等于5 mL 实验操作 例2.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编号 实 验 操 作 A 钠与水的反应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 mL 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 000 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C 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 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 D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流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物质的检验 例3:为确定下列置于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变质,所选检验试剂(括号内物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Na2SO3溶液(BaCl2) B.FeCl2溶液(KSCN) C.KI(淀粉溶液) D.HCHO溶液(石蕊试液) 试剂的存放 例4: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 A.氢氟酸或浓硝酸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B.汽油或煤油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C.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D.氯水或硝酸银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实验推断 例5: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SO4、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丁溶液滴入甲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可推断丙物质是: A.Al2(SO4)3 B.NaOH C.FeSO4 D.BaCl2 (1)用装置 A 制取纯净、干燥的氨气,大试管内碳酸盐的化学式是: 碱石灰的作用是: (1)元素化合物性质实验 例6:资料显示:“氨气可在纯氧中安静燃烧……”。某校化学小组学生设计如下装置(图中铁夹等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氨气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实验。 2.综合性实验 (NH4) 2CO3 或 NH4HCO3 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①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2)将产生的氨气与过量的氧气通到装置B(催化剂为铂石棉)中,用酒精喷灯加热: 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停止反应后,立即关闭 B 中两个活塞。一段时间后,将试管浸入冰水中,试管内气体颜色变浅,请结合化学 方程式说明原因: 因为2NO2(气) ≒ N2O4(气) ; △H0,降低温度使平衡正向移动,部分红棕色NO2转化为无色N2O4。 (3)将过量的氧气与A产生的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到装置C中,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 ①两气体通入的先后顺序是: 其理由是: 先氧气、后氨气 氨在空气中不能点燃 ②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产物无污染): 4 NH3 + 3 O2=2 N2 + 6 H2O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 Module 2 No Drugs课件 外研版必修2.ppt
-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 Module 3 Music课件 外研版必修2.ppt
-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 Module 3 My First Ride on a Train课件 外研版必修1.ppt
-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 Module 3 The Violence of Nature课件 外延版必修3.ppt
-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 Module 4 Carnival课件 外研版必修5.ppt
-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 Module1 Europe课件 外研版必修3.ppt
-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 Unit 1 Art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ppt
-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 Unit 3 A healthy life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ppt
-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 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ppt
-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 Unit 4 Sharing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7.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