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pptVIP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 * 第一节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外来影响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虽然孕育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萌芽,却没有真正促成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中国文学现代化的真正发端,是发生于1917年的“五四”文学革命。 以“五四”文学革命为标志,中国文学开始进入全面的现代化时期。“五四”文学革命不是孤立的历史现象,它的发生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从文学和文化的意义上来说,“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第二卷起,更名《新青年》),开启了新文化运动的先河。现在人们总结这段历史时,总是形象地说:一份杂志开启了一个时代。 “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涵是: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要对封建传统文化进行总的清算,就必须同时去除那些作为封建载道工具的旧文学和文言文,提倡适宜宣传新思想、新道德的新文学、白话文。于是,他们在极力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同时,发动了一场旨在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同时成了文学革命的倡导者,文学革命构成了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2卷5号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标志着文学革命正式发难。同年2月,陈独秀又在《新青年》2卷6号上发表《文学革命论》,进一步举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标志着文学革命从此全面开始。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从“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文学进化论角度,认为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学工具已经丧失活力,中国文学要适应现代社会,就必须废弃文言文而倡导白话文。为此,他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着手,从不同角度针砭了旧文学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并粗浅地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重要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与推行白话文的立场。胡适宣称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以建设新文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指出了文学革命的方向,因此《文学改良刍议》的发表,被认为新文学向旧文学 “一个‘发难’的信号”。 胡适提倡的“八事”是: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相比起胡适的温文尔雅,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措辞强烈,表明了更加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在文中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进行了批判与否定,并从思想启蒙的角度,抨击了旧文学与“阿谀夸张、虚伪迂阔之国民性”的互为因果的关系,主张以“革命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的途径。 陈独秀提出的“三大主义”是:“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胡适、陈独秀的文学革命主张发表后,得到了钱玄同、刘半农、傅斯年、鲁迅、周作人等人的积极响应,新文学的统一战线开始初步形成,文学革命运动逐步开展起来。文学革命运动开始后,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批判旧文学,二是探索如何建设新文学。在探索如何建设新文学的同时,新文学初期重要的文学理论“人的文学”和“现实主义的文学”得到了确立。 在批判旧文学方面,钱玄同的态度最为激烈,他指斥文选派文人和桐城派文人为“选学妖孽”、“桐城谬种”,从语言进化的角度指出白话取代文言是历史的必然。胡适则认为文言是死掉了的语言文字。周作人从人道主义出发,指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属于“非人的文学”。另外,他们还对当时盛行的黑幕派和鸳鸯蝴蝶派文学及旧戏曲,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周作人写了《论黑幕》,鲁迅写了《关于〈小说世界〉》,专门批判黑幕小说同封建复辟思想同气相求的本质,蝴蝶鸳鸯派小说的游戏消遣的文学观,为新文学创作和理论建设扫清障碍。 钱玄同和刘半农为了能使文学革命思想能够在社会上迅速产生广泛影响,还在1918年春的《新青年》上发表了著名的“双簧信”。钱玄同化名王敬轩,仿照旧文人的口吻,汇集了反对新文学和白话文的种种观点和言论,写成一封致《新青年》的信,由刘半农复信逐一批驳,此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意。(《给新青年编者的一封信》,《复王敬轩书》) 在探索如何建设新文学方面,胡适在1918年4月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要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十个字作为文学革命的宗旨,把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结合起来,其意义超出了文学范畴。刘半农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了改革韵文、散文和使用标点符号等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周作人的意见比较引人注目。从1918年底到1919年初,他连续发表两篇重要文章:《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将“白话文学”推进到了“人的文

文档评论(0)

celkhn02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