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对时频域超声参量的影响-中南大学学报
                    
第 49 卷第 10 期                                                中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Vol.49  No.10    
 2018 年 10 月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ct. 2018  
DOI: 10.11817/j.issn.1672−7207.2018.10.003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对时频域超声参量的影响  
                                                                           
                                                                 1          2             2 
                                                        肖会芳 ,陈丹 ,徐金梧   
                                                                           
                                        (1.  北京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2.  北京科技大学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北京,100083)  
  
      摘要:通过建立包含夹杂物的二维金属板超声测量数值分析模型,研究超声信号随夹杂物的深度、厚度和类型等 
      属性特征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超声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实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纵波声速随夹杂物 
       厚度的增加呈线性递增,含有 Al2O3 夹杂物的声速最大且增速最快,含有 MnS 夹杂物的声速最小且增速最慢,纵 
      波声速可以作为判定内部是否存在夹杂物的参量;不同超声参量随入射波长的变化关系曲线,可用于判定夹杂物 
       的厚度;当夹杂物深度位于钢板厚度的中间时,衰减系数最大,且含有MnS 夹杂物引起的声波幅值衰减最严重, 
      含有 TiN 夹杂物的声波幅值衰减最小。  
       关键词:非金属夹杂物;超声参量;数值仿真;多值域;影响特性  
       中图分类号:TH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7207(2018)10−2381−10  
  
                                   Effect of embedded inclusion in steel on  
                          ultrasonic parameters in time frequency domain  
                                                                           
                                                XIAO Huifang1                      2              2 
                                                                   , CHEN Dan , XU Jinwu   
  
              (1.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2. Collaborative Innov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专题突破10 几何辅助线与模型(10)——对角互补.pptx VIP
 - 第8课《回忆鲁迅先生》课件 (共45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Oracle集群-DG.doc VIP
 - 电解槽电气绝缘资料.pptx VIP
 - 2025兴业银行总行国际业务部交易银行部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竖炉扩容方案.pdf VIP
 - 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ABB)高职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ORACLE12CRAC+DG集群容灾主备部署搭建.docx VIP
 - 2025广东东莞农村商业银行校园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docx
 - 南宁老友粉品牌评价 区域公用品牌.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