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7学年度-台大大气系.PDF
大學部 新生手冊
(107 學年度)
2018 年8 月
台灣大學的教育目標:
「培育具備健全品格,堅實學問,社會關懷與全球視野的社
會中堅及領導人才,以增進國家與人類福祉」
理學院的教育目標:
「培育具科學內涵與人文關懷之領導人才,促進人類福祉」
大氣科學系的教育目標:
大學部的教育目標:
培養具大氣科學 劇烈天氣、東亞氣候、大氣環境與化學相關
1. ( )
知識之基礎人才
2. 培養具泛理工科(如地球科學、數理、電腦相關領域)之基礎
人才
培育碩士班學生核心能力:
(1)具備認識天氣、氣候、大氣化學等之基礎診斷分析能力
(2)跨地球科學及理工科(數學、物理、化學、電腦)方面的基礎
能力
(3)建立基礎科學的紮實根基及開創性探討能力
1
壹、概述
一、前言
大氣科學,是地球科學領域中重要的一環。大氣科學研究在於了解大氣的物理、化學
與動力性質,包括了解大氣的狀態、現象與變化,並進而利用這些科學知識對大氣進行
預測。此外,大氣科學還包括大氣與地面、海洋以及生物之間的交互作用。在環境科
學、海洋學、地質學、地理學、人類活動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都有廣泛的應用。
二、系所簡史
1. 本系前身為創始於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的農學院農藝系「氣象研究室」。
民國四十 四年八月,理學院成立地理系,分設地理組與氣象組。
2.
3.民國六十一年七月氣象組由地理系分出,成為大氣科學系。第一任系主任為亢玉瑾教
授(61-65 年),其後為周根泉(65-70 年),蔡清彥(70-77 年),陳泰然(77-80
年),林和(80-82年),柯文雄(82-85年),李清勝(85-88年),周仲島(88-
),許晃雄( ),陳正平( ),吳俊傑
91 91-94 94-97
( ),林依依( ),一百零六年八月
97-103 103-106
以後則由林博雄副教授接任系主任。
民國七十一年七月成立研究所碩士班。
4.
民國七十六年七月成立研究所博士班。
5.
民國七十八年七月研究所碩士班分設為甲、乙二組,
6.
甲組主修大氣科學,乙組主修大氣環境。
7.民國九十一年七月研究所碩士班將原有分組改為甲組
(大氣科學系報考)及乙組(非大氣科學系報考)。
三、現況介紹
本系從民國六十一年由地理系氣象組擴大,成立為大氣科學系,並先後成立碩、博
士班以後,研究領域也從過去的傳統氣象學,拓展為包含天氣學、大氣動力學、數值天
氣預報、大氣遙測、大氣化學和大氣環境等方面的重點學門。近年來本系積極推動大型
計劃,諸如:台灣地區中尺度實驗 (TAMEX )、追風計畫(DOTSTAR )及THORPEX太平洋亞
洲區域計畫 (T-PARC )、西南氣流觀測與豪雨預報實驗 (SOWMEX )。現將本系現有的建
築、設備與學生概況一一介紹。
1.建築
本系位於校總區舟山路旁,典雅的建築、青翠寬廣的觀測草坪,均為本系特有的環境
景觀。走進大門,一片綠意映入眼簾,路的盡頭是系館 B 棟建築,設有新穎的視聽階梯
教室、接收各式各樣天氣資訊的即時預報實驗室,以及各研究實驗室等。美麗幽靜的環
境、寬廣開闊的視野以及師生之間融洽的感情,提供學生們溫馨舒適的學習環境。
本系現有A氣象館 、B大氣科學館及 館 浩瀚館 等三棟建築,A館為日據時代留
( ) ( ) C ( )
下來的舊館,B館為民國 年所建造,C館為舊原委會大樓的第二 四層。目前A館為研
6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