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1 咸丰县喇叭槽煤矿6万吨/年技改项目 安全设施及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竣工验收 联 合 试 运 转 报 告 恩施州咸丰县喇叭槽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目 录 一、矿井建设项目基本概况 二、矿井联合试运转领导机构成员。 三、矿井联合试运转起始及终止时间。 四、矿井分系统安全设施设计要求及实际建设情况 五、联合试运转发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或措施。 六、联合试运转结论 七、各系统测试一览表 1、采掘系统测试一览表 2、矿井通风系统测试一览表 3、排水系统测试一览表 4、提升运输系统测试一览表 5、供电系统测试一览表 6、防尘、防灭火系统测试一览表 7、瓦斯监控系统测试一览表 8、防突系统测试一览表 9、通信系统测试一览表 咸丰县喇叭槽煤矿6万吨/年技改项目 安全设施及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联合试运转报告 一、矿井建设项目基本概况 咸丰县喇叭槽煤矿原设计生产能力为3万吨/年。2008年根据湖北省煤炭产业政策,公司申报了6万吨/年技术改造项目。2009年3月恩施州经委以(恩施州经煤[2009]20号)文件批准项目立项,立项后企业委托湖北盛源矿山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咸丰县喇叭槽煤矿6万吨/年扩能技改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并于2009年7月和12月分别经湖北煤监局和恩施州经委审查通过。2010年1月恩施州经委以(恩施州经煤[2010]4号)文件批准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开工后,公司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编制了施工方案,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按照设计方案组织施工。经过近3年时间的施工建设,共完成项目建设总投资1886.27万元,其中安全设施和安全上避险“六大系统”共投入291.07万元,各生产系统已基本建设完工,基本具备联合试运行条件,并编制了联合试运行实施方案。经州经信委组织检查,并于2012年10月以(恩施州经信煤[2012]57号)文下达了喇叭槽煤矿6万吨/年技改项目进入联合试运转的批复。通过近三个月时间的联合试运转,各系统运转基本正常,符合设计要求,能满足6万吨/年生产能力和安全生产要求。 二、矿井联合试运转领导机构成员。 为了使本矿6万吨/年技改项目安全设施联合试运转顺利实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系统工程的测试工作,经公司研究决定,成立了咸丰县喇叭槽煤矿6万吨/年技改工程联合试运行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矿6万吨/年技改工程联合试运行工作。其成员由下列人员组成: 组 长:张小平 副组长:黄恒彪 田从让 文 教 成 员:张明祥 徐兴友 文泽权 向霏 郭开勇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安全副矿长张明祥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矿井联合试运转起始及终止时间。 根据恩施州经信委关于同意咸丰县喇叭槽煤矿6万吨/年技改项目进入联合试运转的批复(恩施州经信煤[2012]57号),批准联合试运转时间为:2012年10月9日至2012年10月10日止,联合试运转时间为2个月。后因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问题,经州经信委(恩施州经信煤[2012]90号)文件批准,同意延长联合试运转时间45天,即从2012年12月10日至2013年1月20日止。 四、矿井分系统安全设施设计要求及实际建设情况 (一)、矿井采掘系统 矿井开拓方式为平硐开拓,利用原有的主平硐、回风平硐进行改造,使矿井达到60kt/a生产能力。主平硐标高为+868.44m,为全岩煤层顶板内布置,全长600m。风井平硐标高为+945m,为煤层底板全岩布置全长660m,并与之贯通形成开拓系统。采用轨道下山延深至+720水平,将现有的资源范围划分为一个水平,即+720水平,上下山开拓,+720水平以上划分为两个采区,+720水平以下划分为一个采区。最终实现两级提升,二级排水的开拓布局。 根据开拓方式和本矿煤层赋存条件,全矿井共划分为三个采区,I采区走向长740m,II采区走向长490m,III采区走向长1000m。开采顺序为先近后远的原则确定+720水平,I采区东翼+760区段为首采区段,再依次开采I采区720区段,回采工作面双翼布置单翼开采,II采区工作面单翼布置,由上至下顺序回采。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采煤工作面采用煤电钻打眼,装药放炮落煤方法,人工攉煤,配搪瓷溜槽运输,工作面配备MSZ-1.2A煤电钻4台,煤电钻综合保护器2台。运输顺槽配SGWD-11型的刮板运输机运输。每60m掘一溜煤眼。采煤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进行支护,支护间距一般为1.0m,对于顶板破碎的地段采用密集支护或砌矸石垛。最大控顶距5m,最小控顶距3m,放顶步距2.0m。矿井投产时采掘比为1:2。 (二)、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配备了FBCZ№—12型防爆轴流式抽风机2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井下主要通风设施设置有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