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4我的母亲(20141030银娅娟)
我的母亲 邹韬奋 1.学习本文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2.体会文章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特色。 3.理解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邹韬奋(1895—1944),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祖籍江西,生于福建。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在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主编了《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 《我的母亲》是邹韬奋写于1936年1月10日深夜的回忆性叙事散文。是作者中年(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自己童年、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怀下成长的几件事。(作者十三岁时,慈母长逝。)他饱蘸情感挥笔写下了《我的母亲》,再现了母亲那慈爱可亲的动人形象。 查氏( ) 瞥见( ) 惺忪( ) 呜咽( ) 女红( ) 辗转反侧( ) 歉疚( ) 万籁俱寂( ) zhā piē xīnɡ sōnɡ yè ɡōnɡ zhǎn zhuǎn jiù lài 一、读一读 才 具: 娓娓动听: 蹑手蹑脚: 惺 忪: 歉 疚: 循循善诱: 二、记一记 健谈而且感人。娓娓:言谈动听。 形容走路时的脚步放得很轻。 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人,也泛指教导有方。 才能。具,才干,才能。 因刚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感到对不起别人,内心痛苦不安 。 1.朗读课文,思考:本文回忆了有关母亲的哪几件事? 2.通过这些故事,你能感受到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你试着填空) 读了 ,我看到了一位_______的母亲。 ⑴元宵夜母亲背我赏灯; ⑵母亲讲述故事情感丰富; ⑶儿子受罚母亲落泪; ⑷母亲灯下熬夜为儿做鞋。 我的母亲 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回忆了有关母亲的哪几件事? 2.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试着填空) 读了 ,我看到了一位_______的母亲。 读了母亲背“我”赏灯,我看到了一位无微不至的关爱孩子的母亲。 读了母亲讲故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情感丰富、才具被埋没的母亲。 读了“我”受罚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既慈爱又识大体的母亲。 小结: 母亲是一个慈爱、善良、有同情心、勤劳能干、才能被封建社会埋没的普通妇女。 1.本文前三个生活片段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从“两三岁”到“十岁”,而第四个片段却又回到“八岁”时,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这样安排有一定的道理。首先,从内容上看,上几段主要写母亲对子女的爱和她的才干,这一段则主要是写“我”看到母亲深夜劳作不休时的歉疚和激动之情,意思上更进了一层;从写作角度来看,这一段在塑造母亲形象上侧重侧面描写,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感受来衬托母亲的形象。因此,和前面分开来写更好。 一、研读文本 2.文章最后一段中除了对母亲的早逝感到无限的痛惜外,还表达了什么情感? 还表达了对旧社会的谴责和憎恶之情。可以说在旧社会,像“母亲”一样的千千万万个女性之所以被无情地埋没、吞噬的根本原因,就是旧的社会制度的存在。因此在文末作者揭露出旧中国妇女悲惨命运的根源,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3.家庭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读了课文后,你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环境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 (1)好的方面:邹韬奋成长的这个家庭环境重教育,重文化,对子女要求严格,这是好的;有母爱的温暖,有母亲努力劳作的榜样,有文学熏陶,这些也是好的。 (2)不好的方面:但是体罚是不可取的,这个家庭仍是一个封建家庭,妇女在家庭里没有地位,母亲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母亲早逝也说明当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极差。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家庭。 本文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同时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二、探究主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