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近代史-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ppt

  1. 1、本文档共1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因 (一)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二)社会经济原因 (三)帝国主义宗教侵略的加速 (四)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自序:今夫六艺之于中国也,所谓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者尔。而仲尼之于六艺也,《易》、《春秋》最严。……二者即物穷理之最要涂术也。(《严复集》,页1319、1320) 近二百年,欧洲学术之盛,远迈古初。其所得以为名理公例者,在在见极,不可复摇。顾吾古人之所得,往往先之,此非傅会扬己之言也。……夫西学之最为切实而执其例可以御蕃变者,名、数、质、力四者之学是已。而吾《易》则名、数以为经,质、力为纬,而合而名之曰《易》。大宇之内,质力相推,非质无以见力,非力无以呈质。凡力皆乾也,凡质皆坤也。(牛顿力学、斯宾塞之社会学,皆可由《易》之言而见之)此岂可悉谓之偶合也耶?虽然,由斯之说,必谓被之所明,皆吾中土所前有,甚者或谓其学皆得于东来,则又不关事实适用自蔽之说也。夫古人发其端,而后人莫能竟其诸;古人拟其大,而后人未能以其精,则犹之不学无术未化之民而已。祖父虽圣,何救子孙之童婚也哉!(页1320) 译例言 一、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其故在浅尝,一也;编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 ……此以见定名之难,虽欲避生吞活剥之诮,有不可得者矣。他如物竞、天择、储能、效实诸名,皆由我始。一名之立,旬月踟蹰。我罪我知,是存明哲。 穷理与从政相同,皆贵集思广益。(页1322) 《天演论》分上(导言18篇:察变、广义、趋异、人为、互争、人择、善败、乌托邦、汰蕃、择难、蜂群、人群、制私、恕败、最旨、进微、善群、新反)、下(论17篇:能实、忧患、教源、严意、天刑、佛释、种业、冥往、真幻、一佛法、学派、天难、论性、矫性、演恶、群治、进化)两部分。 导一 察变 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几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彻末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惟有天造草昧,人功未施,其借征人境者,不过几处荒坟,散见坡陀起伏间,即灌木丛林,蒙茸山麓,未经删治如今日者,则无疑也。怒生之草,交加之藤,势如争长相雄、各据一抔壤土,夏与畏日争,冬与严霜争,四时之内,飘风怒吹,或西发西洋,或东起水海,旁午交扇,无时而息。上有乌兽之践啄,下有蚁 之啮伤,憔悴孤虚,旋生旋灭,菀枯顷刻,莫可究详。是离离者亦各尽天能,以自存种族而已。数亩之内,战事炽然。强者后亡,弱者先绝。年年岁岁,偏有留遗。未知始自何年,更不知止于何代。苟人事不施于其间,则莽莽榛榛,长此互相吞并,混逐蔓延而已,而诘之者谁耶?(页1323) 社会进化论思想的传播,为当时的维新变法思想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一批维新派人物,提出了产生广泛影响的维新理论。 维新变法思想集中体现在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者》、“七上清帝书”,梁启超的《变法通义》,谭嗣同的《仁学》,严复的《论世变之亟》、《天演论》等诸多变法维新的论著和大量奏折中。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变化为天地间的普遍过程,乃“运会”所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二是“变亦变,不变亦变”; 三是“能变则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四是应确立“开创之势”与“列国并立之势”下的新的变法思路——兴群学,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 五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与民权、平等思想; 六是主张“冲决网罗”,追求自由; 七是比较中西文化的不同与优劣。 维新派所提出、宣传的变法理论,不仅呼唤着一种新的社会政治制度,而且带来了思想哲学方面的一场变革。 相比之下,守旧派、调和派的思想却显得陈旧,缺少理性和说服力。前者集中于苏舆编的《翼教丛编》(6卷,1898年刊印)等书,后者见于张之洞的《劝学篇》(该书共24篇文章,分内篇、外篇两部分,1898年3月写于湖广督署,7月进呈,受到光绪、慈禧的首肯,特颁谕旨,令各省督抚、学政将其广行刊布;并很快被译成英文、法文出版)。当然,两者本身还是存在不小的差异。 而守旧派却主张祖宗之法不可变,首先应辟“邪说”以正人心;攻击维新派鼓吹变法,是“影附西方,潜移圣教”,必使“君臣父子夫妇之纲,荡然尽矣”。 可见,维新运动与洋务运动不同,不仅“布新”,还要“除旧”,以西学、西法来改革传统的政治体制和文化思想,“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探讨建立“以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严复语)的新的社会政治文化。 所以,戊戌维新运动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和文化震荡是前所未有的。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说是近代社会新旧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