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岩沉积过程与油气: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ppt

碎屑岩沉积过程与油气: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谢谢! 古地貌控制圈闭类型 古地貌残丘圈闭 当残丘上有盖层,即可形成古地貌残丘圈闭,构成残丘的主要为质地较坚硬、抗风化能力强的地层, 长期经受风化侵蚀,裂隙发育, 可作为储层。 压实背斜圈闭 在地貌残丘背景上,新沉积地层自残丘周边向顶部超覆,直至覆盖整个残丘。由于差异压实作用,形成披覆背斜圈闭。 断层圈闭 沿断层附近发育的残丘砂岩体,储集性能好,易于形成断层与岩性相配置的复合圈闭。 上倾尖灭岩性圈闭 从高地向低洼处易形成多条水道,沿沟谷砂岩体发育,在斜坡背景上地形陡缓变化易于形成砂体上倾尖灭岩性圈闭。 古地貌恢复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1.主要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相对较少。 2.相关脱压实和剥蚀厚度恢复适用条件受限,古地貌恢复精度有限,并且主要为相对古地貌,对于绝对古地貌恢复要进行古水深校正。 3.古地貌恢复应充分考虑构造沉降与沉积速率的关系,尤其要进一步完善埋藏史恢复。 汇报提纲 古物源与古水系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古岸线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古地貌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古水深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古气候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结论 古水深研究方法 古水深研究最初限于定性或半定量研究,主要利用沉积学标志、地球化学标志和生物标志来描述水体深浅。 沉积学标志:不同水体深度,水动力能量不同,具有不同氧化还原条件,因此生成不同的自生矿物类型、不同的沉积构造类型,不同粒度的岩石类型以及不同的沉积相分布(王敏芳 等,2006)。 沉积相 古水深 冲积-河流相 0 m 扇三角洲相 ≤ 30 m 滨湖相 <5 m 深湖 20~100 m或更深 滨海相 0 ~ 10 m 内浅海相 10 ~ 50 m 外浅海相 50 ~ 200 半深海相 200 ~ 2 000 m 地球化学标志:不同水深具有不同的元素组成和同位素含量分布特征。因此,根据元素富集特点即可定性描述水体深或浅。目前,利用自然伽马能谱曲线获得的钍(Th)、铀(U)曲线,根据Th/U比值与氧化—还原条件的关系、氧化—还原条件与水深的关系,可间接获得古水深范围(王学军 等,2008)。 Th/U比值 氧化—还原条件 古水深 >30 氧化 小于15 m,受河口影响可达到20 m 30 ~ 10 弱氧化—弱还原 15 ~ 25 m,湖湾区可小于15m 10 ~ 4 还原 大于25 m ,湖湾区可小于15 m <4 强还原 生物标志:有孔虫、介形虫、硅藻、孢子花粉、珊瑚礁、贝壳堆积、牡蛎礁或其他一些无脊椎动物组合研究都为古水深的确定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并且根据古生物分异度能够判断古水深。 此外,脊椎动物足迹也能够很好地指示古水深Bird(1944)和Coombs(1980)根据足迹生态类型中浅水区“颠”着足留下的划行迹和游泳迹生态类型中水深小于或等于生物身高的游泳迹,均可以定量地恢复古水体深度。浅水区“颠”着足留下的划行迹的生物身高约等于古水体深度。足迹在岩层面上的排列形式也能反映古水体深度的变化,如果造迹动物的足迹在岩层面上由有序变为杂乱,表明水体深度变深。反之,表明水体深度变浅。 波痕法恢复古水深 为了比较准确地估算形成波痕时的运动水体的深度,对所选取的波痕类型需满足一定的条件:最大的波痕对称指数被限制在1.5内,垂直形态指数不能超过9。 u.水质点运动轨道速度; η.波痕高度; λ.波痕的波长; d0 . 近底水质点轨道直径 根据Miller和Komar(1980年)、Diem(1985)经验公式推导最终古水深计算公式如下: 沉积古水深,单位为m, 沉积物颗粒直径,单位为mm, 水介质密度,单位为g/cm3; 沉积物的密度,单位g/cm3。 λ 波痕的波长,单位为cm, 大55井沙二段波痕与古水深 底栖藻法恢复古水深 利用古生物恢复和再造古水深的技术实际上主要是应用生态学中水深因素对水生生物控制的原理。对水生生物来说,它们所生活的水深环境是一个由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生态因子。 研究思路: (1) “古今结合”的思路: 济阳凹陷沙河街组岩心中获得的水生古生物资料主要有介形虫、微体藻类、腹足类、及少量的鱼骨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介形虫和微体藻类。要进行绝对古水深的恢复,必须古今结合,既要获得有现代对这些类别生活绝对水深的新资料,还要考虑前人对沙河街组古代介形虫和微体藻类水深分布的知识积累。 (2)开展”底栖宏观藻类分析”的思路:选择底栖宏观藻类分析。原因是它们属于水底固着生活藻类,藻体不易搬运,更能代表原生环境,并且它们在水底靠光合作用,受太阳光入水强弱控制,不同类别有不同生存深度,指示深度灵敏。 (3)“多门类生物叠合深度”的思路:对同个样品中不同生物类别,首先根据获得的水深标志,对各个生物类别指示的水深初步估算,然后把不同生物类别指示的深度

文档评论(0)

Jermain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