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聚乙烯管道系统对接焊接操作规程
热熔对接连接是将与管轴线垂直的两对应管子端面与加热板接触,加热至熔化,然后撤去加热板,将熔化端对接压紧、保压、冷却,直至冷却至环境温度而连接。工艺简单,适合于野外操作,其接口强度高于管材本身强度,满足管道运行要求,抗拉拔力较强,施工成本低。
其操作规程如下:
1. 按对接焊机操作说明书接通电源,调整焊机,设置参数。
2. 检查加热板的温度是否控制在工艺要求的范围(210±10℃)之内。
3. 用洁净的棉织物将加热板处理干净。
4. 按技术要求切割好管材,用洁净的棉布蘸少许酒精清洗管材焊区内外表面。除去灰尘水分油污等杂质,清除毛刺并就位。将管材(件)与管材(件)在焊接机上同时加紧,并保证端面对齐。将加热板就位,使管材(件)两端面和加热板贴紧,并施加一定的压力。
5. 当电热板温度达到焊接温度时,继续加热10min,使电热板温度均匀。对于管壁厚度分别为≤5mm、6~12mm、≥13mm时,要求相应电热板的温度分别为210℃、200℃~210℃。
6. 把焊管压在加热板上,并使其端面熔融以消除端面的残余不平。此时压力为0.01MPa。如果焊机无压力显示,可通过经验掌握。
即通过控制电热板上管材端面周边被挤压翻卷的融质高度来掌握,挤压翻卷的融质高度又与管材的壁厚有关。见表1。
7. 待管材端面周边被挤压翻卷的融质高度均匀达到⑥条的规定高度要求时,挤压力降到最小,应≤0.01Mpa,翻卷的融质高度几乎不增加。此时按下定时按钮,开始记录吸热时间,以秒为单位,所用时间数值大约10~14倍的管材壁厚,见表1。
8. 吸热(加热)完后,移开加热器,侧向压推管材,管材的焊接面就粘接在一起。其间应间隔一定的时间。管壁薄的时间较短,管壁厚的时间较长,一般约为12s,见表1。
在进行此操作时要特别小心,不要损坏已校平和加热过的焊接表面,该表面也不得有灰尘和其他任何杂质微粒。
9. 管材熔接后,将挤压力从接触时的0.01Mpa均匀地增加到0.1MPa。从0.01MPa上升到0.1MPa的时间所用的时间(s),数值上等于管材壁厚(mm)数值,见表1。
通过观察所形成翻卷的融质宽度,就能定性在估计出挤压增长率的均匀程度。翻卷的融质宽度必须均匀增大,并沿融化线很好在绕在管的两边。
10. 继续保持压力。接口冷却时间(min)数值上至少等于管材壁厚(mm)见表1,冷却时间挤压力始终不变。
11. 对接完成,焊接结束。应对焊环进行检查。合格的焊接,焊环的几何尺寸均匀,可达到规定的要求。
注:焊接区在熔接过程直至充分冷却,严禁受外力冲击,也不能采用任何强迫方法强制冷却。
表1 PE管材热熔对接工艺指导参数
厚度(mm)
翻边高度(mm)
加热时间(s)
移开加热板到对接的最长时间(s)
连接时间(s)
增压时间
熔接冷却时间
<4.5
0.5
45
5
5
6
4.5~7
1.0
45~70
5~6
5~6
6~10
7~12
1.5
70~120
6~8
6~8
10~16
12~19
2.0
120~190
8~10
8~11
16~24
19~20
2.5
190~260
10~12
11~14
24~32
26~37
3.0
260~370
12~16
14~19
32~45
37~50
3.5
370~500
16~20
19~25
45~60
50~70
4.0
500~700
20~25
25~35
60~8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教学案例(垒球课).doc
- 教育报道要树立“大教育” 观念管理.docx
- 教育金规划题.docx
-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评书.doc
- 教育类工作实习.docx
- 教育理念宣传横幅用语.doc
- 教育要发展理念应先行.doc
- 酵素益生菌专业知识大介绍.doc
- 接待说辞精简.docx
- 揭秘家装电源插座位置.doc
- 数字智慧方案5457丨汽配行业科技解决方案(53页PPT).pptx
- 光模块测试知识25G Macom 300m测试报告 2021.8.25(博升).pdf
- 美军相关文档2011年美国国防部科技大会.pdf
- 养老机器人系列深度之当AI撞上养老-东亚前海证券-2023.5.5-88页.pdf
- 芯片制造与技术资料集成电路技术简介.pdf
- 电力系统储能技术一综述.pdf
- 储能微电网技术在西部的应用和案例分享.pdf
- SGM AB标准(最新)资料GCCH1_Formatted-Mod 8 Math-Based Tools.pdf
- 电化学储能系统火灾抑制技术新应用(中科久安-李煌)(2)(1).pdf
- 国能信控-董大群-风光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建设思路(1).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