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学史课件 2.pptVIP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文主义史学 博学派史学 Historiography of Humanism and Erudition 本章主要内容 一、人文主义史学的兴起 二、意大利史学 三、法国史学 四、德国史学 五、英国史学 六、博学时代 一、 人文主义史学的兴起 人文主义史学的特征 ① 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束缚,抛弃了神学史观; ② 强调历史研究与现实政治相结合; ③ 随着考古学兴起出现了真正的古代史研究; ④ 疑古精神的发展与文献校勘学的兴起;   二、意大利史学 简述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成就。 ⒈ 欧洲近代史学发源地 汤普森:“世俗历史学家的出现最早是意大利写作上的现象,后来这类作品才遍及西欧,从一开始,这类史家的优越性就压倒其他各国历史学家,这一点是引人注目的。”尤其是佛罗伦萨,数百年间人才辈出,贡献独多,被誉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圣地。 ⒉ 早期人文主义史学家 ⑴列奥那多·布鲁尼 (1369-1444) 《意大利史述评》 ①记载的是“人事” ; ②对史料的分析批判; 古奇:“在原则上使用批判方法的第一个历史学家”。 ③不能正确对待史学家及其著作。 ⒉ 早期人文主义史学家 ⑵ Poggio Bracciolini 布拉肖利尼 《佛罗伦萨史》8卷 《时运无常》罗马考古学 ⒊ 马基雅维里 (1469-1527) Machiavelli ⑴生平:佛罗伦萨 没落贵族家庭 自学精通拉丁文 系统古典文学训练 共和主义理想 1498-1512, 政府官员 出访30次 1512,去职,著述 ⒊马基雅维里 (1469-1527) ⑵代表作 The Prince (1513) 《君主论》,亦译《霸术》 Florentine Histories 《佛罗伦萨史》(1525) 《罗马史论》(1519) 《论提图斯·李维罗马史前十卷》 ⒉ Machiavelli 马基雅维里 ⑶ 《君主论》 ⒊ 马基雅维里 (1469-1527) ⒊马基雅维里 (1469-1527) ⑷《佛罗伦萨史》 ⒊ 马基雅维里 (1469-1527) ⑸马基雅维里史学的特点 以服务于现实政治为基本目的 政治本位的功利主义史学 以“人性本恶”为理论基础 历史上的动乱往往都是由人性恶的本质造成的 强调英雄伟人的作用 伟人才智和力量是国家权力、当代政治的基础之一 ⑹圭恰迪尼(1483-1540) ,《意大利史》(20卷) 1494查理七世-1534教皇保罗三世。 整体观:佛罗伦萨已经不再是叙述的中心。 ⑺国内研究动态 : 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研究文章达90余篇。 周春生: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马基雅维里的人性论、才气说和命运观析微,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 道德的合理性与国家权力的合法性——西方马基雅维里思想批评史寻迹,史学理论研究2005/03 ⒋ 比昂多: 1388-1463 ⑵ 对古代史研究的贡献 《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年》 首次提出“中世纪”概念 体现历史连续性观念 ,为吉本所继承 ⒌ 瓦拉(1406-1457) 三、法国史学 简述让·波丹的史学思想。 ⒈ 菲利普·科曼(约 1445—1509 ) 法国第一位人文主义史学家,著《回忆录》8卷 15世纪后期法国政事, 开创近代政治史; 比较政治学方面(各国政治制度比较),走到了孟德斯鸠的前面 。 ⒉ 让·波丹(1530~1596) ⒉ 让·波丹(1530~1596) ⑵ 《易于理解历史的方法》 欧洲近代第1部真正意义上的史学理论著作; 主张研究历史要先研究世界史,再研究各地区和各民族的历史; 世界的历史具有整体性、普遍性和有规律性,并且是不断进化着的:当今胜过以往 ⒉让·波丹(1530~1596) ⑶ 地理环境 造就世界历史的多样性与差异性 发展道路不同 民族特性不同 各国政治制度上的差异 ⒉ 让·波丹(1530~1596) ⑷ 总体评价 不少见解缺乏科学根据,具有神秘主义和推测性,体系不整、不乏自我矛盾之处 ; 最先提出了有关历史科学的系统理论; 反映新一代史学家要求挣脱古典史学和神学史观的枷锁走向自然主义的近代化倾向。 ⒊地理大发现和世界史的编纂 “地理大发现”发生于西欧文艺复兴运动期间,为近代意义上的世界史编纂提供了可能,对基督教史学的世界史体系形成一次冲击,主要表现于法国人文主义史学家提出来的有关世界史编纂的理论: ⒊地理大发现和世界史的编纂 勒卢阿 (Louis Le Roy,1510~1577) 阐述世界史理论上更明确 ; 历史研究就应该是世界史规模的; 认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世界各国的递进,而欧洲各国的水平则代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 (欧洲中心主义) 四、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