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流体性质 SP 电阻率 (Ohmm) 侵入特征 油层 负幅度 幅度大 5 增阻侵入明显 低阻油层 水层 4.5 增阻侵入明显 低阻油层的定义 5.2 低阻油层的识别与评价方法 油气层评价 Vsh (%) 孔隙 (%) SP 电阻率 (Ohmm) 侵入特征 高产油层 5 ?cn较小 幅度大 1~2 相近 侧向无侵 感应无侵 高产水层 5 ?cn较大 幅度小 侧向微低侵 感应无侵 低阻油层的定义 5.2 低阻油层的识别与评价方法 油气层评价 5.2.2 低阻油层的主要成因 油气层评价 清楚低阻成因能够使得地质家根据具体的地质目标对低阻油层是否存在有预见性。如有可能存在低阻油层,则在勘探中应予以重视。 A和B是储层本身性质所产生的低阻(内因) C是油气成藏时,由于油气驱动力弱而产生的(内、外因) D则是钻进过程中,比较滤液侵入至储层中所致(外因) A 束缚水饱和度高 B 泥质附加导电作用强 C 油水分异作用弱 D 泥浆侵入作用严重 5.2.2 低阻油层的主要成因 油气层评价 束缚水饱和度高 自由水是以游离状存在于孔隙和吼道内的地层水,只要有适宜的流动途径,它就可流动。 束缚水是被颗粒吸附而保存在于储层孔隙内,这种水不能为外力作用而流动出来。 如储层含自由水,则根据含水饱和度的大小可为水层、含油水层、油水同层或含水油层,油层的标准是没有自由水。但是,油层中的束缚水可高可低,Swi有时可达到90%。同样,水层的Swi也可高可低。 5.2.2 低阻油层的主要成因 油气层评价 Swi变化大,而且大多50% 岩电实验确定的Swi分布 确定Swi的方法有 实验测量法 核磁共振测井计算法 常规估算法 束缚水饱和度高 Swi升高,I降低,易于形成LRP 当Swi由40%增至60%,I则由6降至2.8。Swi形成低阻的作用是显著的。 Swi65%, I?2,肯定为低阻油气层。 5.2.2 低阻油层的主要成因 油气层评价 束缚水饱和度高 Swi较高(35%),故Somax=65% Swimax 80% 5.2.2 低阻油层的主要成因 油气层评价 束缚水饱和度高 Swi 加大,I 值降低,易于形成LRP Swi 由40%增至60%,I由3降低为2,形成低阻油层 Cw增加,相同Swi条件下I值升高 5.2.2 低阻油层的主要成因 油气层评价 束缚水饱和度高 Swi与BVI密切相关 Swi与T2g相关较好 Swi与孔隙结构密切相关 Swi与FZI密切相关 5.2.2 低阻油层的主要成因 油气层评价 束缚水饱和度高 毛管压力曲线 Swi40%, 四类储层 Swi=20%, 一类/二类储层 Swi?(20, 40], 二类/三类储层 Swi与孔隙结构密切相关 束缚水饱和度高 对于砂岩储层而言,当颗粒变细时,由于微孔隙和毛细管发育而导致孔隙结构复杂化,而且比表面加大、颗粒吸附水分子的能力加强,使得束缚水饱和度升高,易于形成低阻油层,在勘探中要充分重视。 5.2.2 低阻油层的主要成因 油气层评价 低阻油层常发育于岩石颗粒相对较细的河流相或深湖相区。深度剖面上,则出现在正旋回的末端和反旋回的始端。 5.2.2 低阻油层的主要成因 油气层评价 正旋回末端的低阻油层 束缚水饱和度高 5.2.2 低阻油层的主要成因 油气层评价 反旋回始端的低阻油层 束缚水饱和度高 5.2.2 低阻油层的主要成因 油气层评价 粘土附加导电作用强 主要粘土类型的阳离子交换容量 F附加导电 = f(Vsh, 类型, 分布状态, Qv) 伊蒙混层为主(50±),较稳定 蒙皂石为零 白垩系 第三系 第三系 蒙皂石含量高(75%),较稳定 伊蒙混层和高岭石为零 绿泥石较高(KE) 伊例石含量较低(KE) 白垩系 白垩系的粘土附加导电能力可能较强 E K 5.2.2 低阻油层的主要成因 油气层评价 粘土附加导电作用强 粘土桥:改善储层导电能力 粘土膜:改善储层导电能力 5.2.2 低阻油层的主要成因 油气层评价 粘土附加导电作用强 5.2.2 低阻油层的主要成因 油气层评价 粘土附加导电作用强 Qv增加,I值显著降低,易于形成低阻油层 So=50% So=20% So=75% So (%) Rt (ohmm) RLLD9天(ohmm) 降低(%) 20 0.496 0.480 0 50 1.264 0.96 1/4 75 5.022 3.30 1/3 油层和油水同层的电阻率降低远较水层大,易形成LRP 盐水泥浆实例 5.2.2 低阻油层的主要成因 油气层评价 侵入作用严重 So=50% So=20% So=75% So (%) Rt (ohmm) RLLD9天(ohmm) 降低(%) 20 0.319 0.338 0 50 0.812 0.670 1/5 75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