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碧霞祠导游词
篇一:碧霞祠导游词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
1.碧霞祠山门
各位朋友,现在我带大家去游览一座白云缭绕的”天上宫殿”,这座大殿布局周密,结构严谨,殿里有很多精巧的铜、铁小铸件,而且这座”天上宫殿”还是泰山上最大的古代高山建筑群。我相信大家在看了它以后,都会感叹我们的祖先是如此的勤劳和智慧。这天上宫殿就是泰山碧霞元君的上庙——”碧霞祠”。古诗中啊,曾有诗人用”天门遥指碧霞祠,巍巍金殿
插云边”等诗句来赞颂它。
碧霞祠创建于宋真宗东封泰山时,后世有过多次重修。碧霞祠最开始的时候是叫昭真祠,金代叫昭真观,明代扩建以后改称碧霞灵佑宫,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称的。碧霞祠现在有二进院落,五间正殿。它是一处高山杰出的建筑群,它之所以被称得上高山杰作,它在建筑上的最大特点是是因为它的建筑位置选的非常巧妙:背靠泰山主峰,利用自然山势,建筑物布局紧促而又合理,同时它在使用建筑材料上因地制宜,大量使用了金属构件,从天街方向仰望,它高耸于山峰之上,威严壮观,从极顶向下俯视,它金顶耀目,依山接云。从文化角度讲,它是泰山女神的神宫,悠久的历史文化现象和广泛的民众信仰使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高大而威严。清晨,走出碧霞祠的东神门可以迎接泰山日出,黄昏,站在碧霞祠的西神门,又能观赏晚霞夕照。碧霞祠不愧为“天上宫阙”。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南边的大山门,门的里面分别列有四尊铜像,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左右两边是两座钟鼓楼。
2.南神门
站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来,碧霞祠是由南北两个院落组成,第一院落南院是由东西南三个神门所组成,南神门外有一个大照壁,上面所写“万代瞻仰”四个大字,是康熙皇帝所提,表达了古人对对碧霞元君的敬崇。
3.火池
南神门照壁前有一个大火池,叫金藏库,俗称“火池”,是元君奶奶收集善款的地方,整日香烟缭绕,纸火升腾。那是专供善男信女坟纸烧香的这样一个地方,纵观泰山上下的庙宇,只有此处是香火最为旺盛的了,南神门上建有一个歌舞楼,每当有重大的祭祀朝拜活动的时候,歌舞楼上就会奏响欢庆的音乐,供游人欣赏。
下面就请大家跟我穿过山门,我们重点参观一下碧霞祠的第二进院落北院。
4.香亭
走进山门,我们的视线被一个重檐八角的香亭挡住,看不到正殿的真面目,使我们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其实香亭的设立,既有它的实用意义,又起到了影壁的作用。
亭是重檐八角,为黄色琉璃瓦所覆盖,内供元君的小铜像,上书“金光普照“,据说是由李重阳所题,大概是泰山奶奶为香客“开小灶”的地方。
“香亭”所在的位置是明万历年间所铸金阙处,金阙后移到山下岱庙。
5.金碑
在碧霞祠里,除了正殿的顶瓦为铜铸之外,还有3件构造精美的铜制建筑,这就是一座金阙和两座金碑。它们被称为“三金”。是因为他们均为外表鎏金制成的。第一“金”为铜亭,又叫金阙,原来设在香亭的位置,后移到山下岱庙。明代万历43年制造,铜质全仿木结构,重檐歇山顶,整体鎏金,造型工整,制作精美。
第二第三“金”在香亭的两侧东西对峙,是两块巨大铜铸碑。东面的一块是明万历年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为建立金阙的记事碑;西面的呢是明代天启年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为重修碧霞祠的记事碑。两座铜碑形制相同,制作工艺精细,碑顶端的龙首雕塑细腻传神。我们不难想象出,当时金阙稳坐中间,金碑两面矗立,金碧辉煌的景象。
两碑中间是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 令人目不暇接,让我们愈加感到了这里的不同寻常。而如果不如此布置,假若祠内空无一物,一览无余,又怎能有此等韵味与效果呢?
6.大殿
前方各位看的就是祠院中供奉碧霞元君的大殿了,我们看到它正殿五间,东西长24.7米,南北深15.1米,殿高13.7米。四柱七梁,九脊歇山顶式结构。殿顶的360条瓦垄,象征着全年的周天之数,取周而复始之意。
大殿因为建在高山之上,常遇疾风暴雨和风雪严寒,于是聪明的古代建筑师们为了防止自然灾害的侵袭,明代就开始利用金属覆顶。主殿,配殿和山门的房顶构件,全部采用金属制成,从而形成了铜梁铁瓦的特点。到了明代,正殿的瓦,鸱吻,脊兽等全部更换为铜制。这样可以防止高山气候多变,云蒸雨降造成的材质腐烂,也突出了碧霞元君在泰山上无与伦比的地位。我们远远看见铜瓦上有一排小水兽,它们是古人为了免遭火灾的避邪祥兽。同时又能留住瓦当,起到固定的作用,还增加了造型的美感。这些材料造价极高,仅明孔五年间的一次维修,就花费了黄金4950两。
我们大家请抬头看这正殿外的匾额”赞化东皇”是由乾隆皇帝题写的;内匾:”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