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比较法论坛论文格式.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5 “中国比较法论坛”论文注释体例说明 (2013年10月15日) 一、关于注释 注释的目的在于标明作者在文章中直接或间接引用他人语句或观点的具体出处,标明文章中不常见的史实或事实的出处,对文章中的某些观点进行资料性的补充说明,以及对文章中的某些观点、不常见的专用名词、术语做必要的解释。注释不仅是为了满足读者查证、检索的实际需要,也是规范的学术研究所必须的要素,显示着一项学术成果的视野、质量、水准、趣味等诸多方面。同时,对待注释的态度也反映出作者的治学态度,诸如引用他人观点或论断不标明出处,将第二手材料注为第一手材料等,不仅违反学术道德,也有可能触犯《著作权法》。因此,凡涉及文章论点的形成,对论点进行论证、阐述所引用的资料信息,都应提供出处,给予注释。为规范本论坛的注释体例,特制定这一注释体例说明。请在稿件中遵照这些具体要求,以使评论人和读者便捷查找引文出处。 二、注释类型 本论坛统一采用页下注即页底脚注的形式,每篇文稿的全部注释编号连排。标题注与作者注以星号单独排序。正文中之注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如遇标点符号,标于相关语句标点后的右上角。 文章中涉及的所有人名、地名、条约、判例、专有术语或者名词,均需译成中文,但在第一次出现时,须以圆括号著名原文。 三、注释格式 (一)中文注释 如著作首次出现于注释中,须将该论著的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代及引用资料所在的页码,一并注出。文献注释要完整。著作名用书名号标出。再次引用同一著作中的资料时,注释中只需注出作者姓名、书名和页码。若引用的著作为第一版,可省略版本标注,如不是,则须照录版权页上表示的版本(如“修订本”、“增订本”、“第3版”等)。 引注范例: 1.专著例: 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48页; 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214页; 说明: (1)作者姓名后用冒号。 (2)如作者不限两人,作者姓名间以顿号分开;如作者为三人以上,可写出第一作者姓名,后面加“等”字省略其他作者;这两点也适用于译者;例:赫尔量?海塞等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上帝》,斯人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62页。 (3)著作名如有副标题,以破折号与标题隔开,如:《性别、身体与意识形态——当代西方女性文学与社会嬗变》 (4)著作如为多版本或多卷本,须在书名号后直接注出引用资料所在的卷数,例:《奥本海国际法》(第8版上卷),劳德派特修订,王铁崖、陈体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1年版,第98、100、102-104页。 (5)港台版图书,应标注出版者所在地。 2.编著类: 刁荣华主编:《法律之演进与适用》,台北:汉林出版社1977年版,第77页。 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二卷),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王政、杜芳琴主编,《社会性别研究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6页。 说明:在编者姓名之后须根据原书信息准确注明“编”、“主编”、“编选”等。 3.译著类: [德]科殷:《法哲学》,林荣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220页。 [美]J.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一6页。 [美]J.布卢姆等:《美国的历程》(下册第二分册),扬国标、张儒林译,黄席群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97页。 说明: (1)作者名前须括注国别。 (2)译著须注出译者的名字,一般置于书名后和出版地前。 (3)作者姓名全译,名与中间名可以缩写形式表示,使用英文缩写符号(下圆点),如将姓名全部译出,须在姓名之间加中文间隔号(中圆点)。 4.文集或刊物、报纸文章类: 张卫平:《证明标准建构的乌托邦》,载《法学研究》2003年第4期,第60-69页; 饶戈平等:《伊拉克战争与国际法笔谈会》,载《环球法律评论》2003年夏季号,第207页。 郭国松:《四次死刑四次刀下留人?》,载《南方周末》2003年7月31日:A6版。 吴建农:《民事诉讼代理制度研究》,《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第134-138页。 苏力:《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的考察与思考》,载《北大法律评论》第1卷第2辑(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13页。(以书代刊的例子) 说明: (1)依次标注作者名和篇名,篇名、刊物/报纸均用书名号标出,书名号前加“载”字,其后注明卷/册次,其余与著作类格式相同。 (2)同一期刊有不同的专业版本、地区版本、文种版本时,应括注版本,以示区别。 (3)卷册可用年期号、卷期号或总期号表示。用卷期号或总期号表示时,应括注出版时间。 (4)期刊不必注明编者和出版者。 (5)报纸出版时间须注明年、月、日,不注“页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