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课 汉代思想
第三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临朐六中 祝芳 【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提出、内容及其影响; 2、通过了解董仲舒及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培养概括归纳能力;通过比较黄老之学与董仲舒儒学的不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汉代社会由黄老之学占主导地位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发展状况的学习,认识中国古代政治与思想是紧密项链的,对一种思想的评价要考虑到它与整个社会背景的关系。 思维启迪: 1、西汉初黄老之学兴盛的背景是什么? 2、黄老之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对西汉社会的影响和之后地位的衰落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4、董仲舒新儒学的来源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有什么影响?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什么影响? 黄老之学有何积极作用和弊端? 精讲: (1)积极作用:恢复和发展了经济,巩固了新生的西汉政权,使西汉初年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为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强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弊端:地方势力的发展,特别是王国的诸侯权力很大,甚至造成了七国之乱,严重地威胁了西汉的中央集权。愈演愈烈的土地兼并问题、外部的匈奴问题,也是黄老之学无法解决而又严重危及大汉稳定统治的问题。 如何理解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有利于解决当时的社会危机? 精讲: (1)“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有利于解决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的王国问题。政治上的统一和思想上的统一是相互影响的。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神化并加强了王权,有利于巩固统一,解决王国割据问题。 (3)“三纲五常”:提出了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君权,另一方面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 董仲舒新儒学的实质和特点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上是思想文化专制。 2.新儒学既宣扬“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3.新儒学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儒的生命力。 4.新儒学宣扬“天人感应”,为儒学披上神学外衣。 5.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专制皇权,因此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成为正统思想。 【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 ??-------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上述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如何评价?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探究问题一 答案:(1)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董仲舒的这一观点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同时又限制了君主权力过于膨胀,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 (2)汉代儒学糅合了道家法家等思想,适应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需要;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主张,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是儒学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和朝廷选官的依据,奠定了儒学的统治地位。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探究问题二:自春秋到西汉儒学的发展演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治国,国危五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高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令,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再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