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节约意识对资源节约行为影响省略背景下一个交互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王建明.pdf

资源节约意识对资源节约行为影响省略背景下一个交互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王建明.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管理世界》(月刊) 2013年第8期 资源节约意识对资源 节约行为的影响* ——中国文化背景下一个交互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 □王建明 摘要:资源节约意识是资源节约行为产生的基础,但意识和行为并不具有天然一致性,这 对于理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是一个挑战。通过重庆、武汉、杭州三市的大样本现场调查, 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考察资源节约意识对资源节约行为的主效应,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意 识各维度间的交互效应以及情境变量对意识—行为关系的调节效应,运用分组回归检验中 国文化背景对模型中主要路径关系的调节作用。发现了若干创新性结论:资源节约意识两 维度(资源节约情感和资源节约知识)对资源节约行为存在显著主效应,资源问题感知和资 源节约知识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物质主义观念、社会压力因素两变量对意识—行为间关 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中国文化背景(面子观念和群体一致两维度)对模型存在显著的调 节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意识—情境—行为模型,发展了意识对行为 影响的作用机理理论。 关键词:资源节约意识 意识—行为关系 情境变量 调节效应 面子观念 一、问题的提出 自古以来,资源节约(抑奢崇俭)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尚书》提倡“克勤于 邦,克俭于家”,《道德经》主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论语》强调“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左传》指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墨子》呼吁“圣人之所俭节 也,小人之所淫佚也。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等等。当然,新时期下的资源节约不是片面的 节衣缩食,也不是简单抑制人们合理的消费需求。它具有全新的意蕴:实现资源的可持续使 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应地,本研究中的资源节约行为是出于资源可持续使用和社会 可持续发展目标,公众在日常生活消费过程中注重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行为统称。从 内涵来说,这里资源节约行为动机是利他型的,而不是利己型的(当然,资源节约行为一般也 会产生利己的客观后果);从外延来说,资源节约行为可以细分为购买购置行为、使用管理行 为、处理废弃行为3个维度;从时间维度和绩效影响来说,有些行为侧重于降低即期(直接)的 资源消耗(如节约使用水电气、减少塑料袋使用、重复利用产品等),有些行为则侧重于降低 长期(间接)的资源消耗(如购买节能高效家电、选择新能源汽车等)。 问题在于,公众意识或素质仍是当前资源节约活动中的一块洼地,并成为制约中国资源 节约水平提高的最大障碍(王建明,2012)。提高公众资源节约意识、促进公众资源节约行为 成为当前至关重要的战略任务和中心使命。这里,提高资源节约意识和促进资源节约行为 并不是同义反复。意识指感知、知识、情感、心理和态度层面,行为则指行动和实践层面。尽 管个体的内在意识是行为的重要基础,但资源节约意识和资源节约行为并不具有天然一致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09YJC630194)、国家 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211)和校杰出中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0141512508)资助。 - 77 - 资源节约意识对资源节约行为的影响 中国公共管理论坛 性。很多学者假设意识(意向)和行

文档评论(0)

zyg_29301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