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生 态 旅 游 与 可 持 续 发 展
印开蒲 鄢和琳 编著
四川大学出版社
前 言
在人类面临生存环境危机的 2 0 世纪 80 年代 , 全球兴起了保护 自己生存环境 的绿色
浪潮 , 由此生态旅游应时而生。这一代表人类时代潮流的旅游类型, 修正了传统大众旅游
中人们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认识误区, 其主 旨是为旅游业 的可持续发展寻找 到一条
绿色的通道 。目前, 生态旅游业 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 并以其强劲的发展势
头引起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 , 世 界旅游业 以每年 4 % 的
速度增长 , 但生态旅游的增长速度却达到了每年 2 0 % ~30 % 。
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较晚, 但毕竟也迎来了这个新兴的旅游产品。自从国家旅游局、国
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把 1999 年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 生态旅游对
公众来说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是, 我国对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 对生态旅
游开发规划和案例分析等具体 问题也研究甚少 , 这与我国丰富 的生态旅游 资源和发展生
态旅游潜力极不相适应 。迄今为止 , 在生态旅游的教学和科研中, 有关生态旅游理论和实
践相结合的著作 , 亦不系统完整。尤其对广大西部地区而言, 在旅游发展中如何处理好开
发利用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如何加强对旅游从业者、旅游者的管理、培训和教育,
以及如何促进旅游 目的地的经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 尚有待进一步探索。因此 , 在历史责
任感的驱使之下, 我们萌发了编写一本“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专著的想法。
近年 , 我们有幸主持并完成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 目“四川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
用和保护”、四川省重点科技项 目“川西生态旅游精 品线路工程化设计及应用”、四川省三
市( 德阳市、西昌市、崇州市) 和三县( 石棉县、名山县、九龙县) 等地 区的“旅游发展总体规
划”以及 四个 国家级 自然保护 区( 四川龙溪—虹 口、四川 四姑娘山、四川亚丁和 四川宝顶
沟) 的总体规划 , 目前又正在从事 国际合作项 目“环贡嘎山生态旅游模式研究”。本书的编
著, 就是在上述研究成果和广泛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 致力于中国特色生态旅游
理论的探索, 努力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桥梁 , 建立生态旅游从理论、方法到案例 的完整
体系。我们期盼它能够为促进我国生态旅游研究, 推动我 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尽到一
份力量 。
借此机会 , 我们首先要感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为本书的 问世提供了出版基
金资助 ; 我们还要 向生态旅游研究的同行致谢 , 没有他们精诚合作共 同完成众多的科研课
题 , 本书是难 以写成的。我们特别要感谢张世 熹先生为本书绘制了图表并做了大量的校
对工作 , 钟盛先先生为本书翻译了英文摘要 , 李晟之先生提供了王朗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
旅游的案例 。另外, 书中引用了 目前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教授公开发表的资料 , 在此一
并表示诚挚谢意。
尽管本书的几位编著者多年从事生物学、生态学、生态旅游学、环境地质学的科研和
教学, 并在此基础上对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探讨和研究, 但生
态旅游学毕竟是一 门新兴学科 , 本书中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 恳请 同行及读者不吝赐
教。
编著者
2 002 年 10 月
内容 简 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 阐述 了生态旅 游 ( eco-tou rism ) 的理论 , 以可持 续发展 为
主线研 究了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旅 游资源与生态 系统之间的有 关问题 , 探讨
了中国特 色生态旅 游的开发、规划设计模 式, 全方位展示 了风景 区、山地、自然
保护 区和农业地 区开发生态旅 游的典型案例 。
本书强调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 体现 了理论、方法与案例相结合 的特
色。注重对 当前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方法的 系统总结 , 从而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