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8
一、调查背景P3
二、调查目的P4
三、调查方式P5
四、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P5
五、房价高的成因P11
六、解决办法P15
七、心得体会··········································P17
一、调查背景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房价问题的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不断攀升的房价让越来越多的民众叫苦不迭,买房难成了社会上的普遍问题。尽管如此,地方政府的抬价,开发商的炒作,媒体的肆意报道,买房投资者的推波助澜,让房价泡沫日趋增大。以下是引用网上的关于房价问题的起因、发展以及现状。
2000年以来进入本世纪,中国大陆房地产市场改革在新的一波房地产投资热潮的推动下迅速升温。2001年房地产投资6245亿元,占全社会总投资36898亿元的16.9%,到2004年房地产投资升高到14480.75亿元,占社会总投资58620.28亿元的24.7%(2005年上半年房地产业投资6193亿元,总投资32895亿元,占比18。8%)。与此同时,政府也出台多项优惠政策,以期望房地产业成为新兴的支柱产业。使用的方法包括,退还个人所得税,降低交易契税,放宽银行贷款条件,加大房地产业扶持力度等等。在这种背景下,房价开始迅速窜升。这波房价波动中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
2000年的上海的房屋每平方米均价为3326元,到2004年时均价已上升至6385元,涨幅达到92%。2001年,上海只有4%的住宅售价超过8000元/平方米,2003年这一数字达到16%。到2005年第一季度,有40%的住宅成交价格超过8000元/平方米, 而市中心的房价更大多已经突破16000元每平方米。
而中国大陆其他城市的房价也几乎以同样的增速不断上涨:杭州的房价早于上海开始其向上突进的趋势,但也比上海更早遭遇到市场的反击;北京的房价涨幅也相当惊人,其中国大陆最高房价城市的地位至2003年初才被上海超出。房价的涨幅不但集中于中心城市,同时也蔓延到了一些二级城市。 在2003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所谓121号文件以加强房地产投资管理牵制过猛的房地产升势。但是一个月以后,国务院发布的8号令却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前述文件的效力。房价在政府的自相矛盾中继续前进,直到2005年年初达到顶峰。
2005年以来中央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以期达到平抑房价平息民众不满情绪的目的。特别是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该意见规定,“对2年内未开工的住房项目,要再次进行规划审查”,“对持有不足2年的房地产转手交易时以交易全额征收营业税”,“加强经济适用房建设”等等。此政策对中国大陆房地产泡沫的冲击非常明显,大量消费者持币待购,对市场有很强的下降期望。截至条目编制时,上海的房价已经回稳,上涨趋势不再明显,成交亦开始萎缩。
2010年天价房地产已经成为多数国人的恶梦,绝大多数沦为“房奴”阶层,抛开外面精彩的世界,只有在互联网虚拟的社区中寻找精神的寄托,而房地产已成为必谈的话题。(2010年房价数据在“图片”里)
二、调查目的
针对2010年天价房地产的的现状,为了解我们身边的居民的住房状况以及他们对房价及买房的态度和意见,进一步深入探究房价出现种种问题的根源所在,并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一系列有效可行的针对措施,让普通的民众都买得起房,住得起房,提高生活质量,我们4人小组决定就房价问题展开深入的调查。
三、调查方式
由于条件有限,为了达到最好的调查效果,我们决定采用多种调查方式结合的方法:电话调查,纸质问卷调查,网上问卷调查。截止到今日,我们已经采集了50余份调查结果可供分析。
五、高房价成因解析
解析一:政策为何不起效
自2009至今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多轮的调控,调控力度之大,调控之密集,前所未有,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房价仍屡屡上涨,甚至出现越打越涨的尴尬局面。因为政策打击的对象是投资炒房。2010年4月17日 国务院为了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发布《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也就是“新国十条”,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是:“要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性措施,在一定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有人把房价虚高的原因归结为有人“炒房”,其实这是片面的,政策调控之所以收效甚微,原因就在于政策打击的对象是投资炒房,而这却并非高房价症结之所在。
解析二:地产商为何在抱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颅内镜下肿瘤切除手术护理配合.pptx VIP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临床伦理与科研道德(山东大学)》单元测试考核答案.docx VIP
- 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法官会议纪要合辑(详尽版).pdf VIP
- 加气混凝土砌块技术交底.docx VIP
- 写字教学讲座.pptx VIP
- 2025年厂内叉车安全使用管理规定3篇 .pdf VIP
- 《逻辑学》(第二版) 第5章 谓词逻辑的自然演绎系统:杜国平 - 复件.ppt VIP
- 17J610-1 特种门窗(一)参考图集.docx VIP
- 小学一年级1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卡10套1000道(已打印).xls VIP
- 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全过程管控培训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