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0年早期新生儿死亡研究.docxVIP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0年早期新生儿死亡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0年早期新生儿死亡研究.docx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0年早期新生儿死亡研 D0I: 10. 3760/cma. j. issn. 1671-0282. 2014. 06. 002 作者单位:266000山东省青岛,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 (杨燕玲现于荷泽市立医院工作,崔兆芳、崔凤静、单若冰) 儿科;青岛市北区妇幼保健所(蒋裕蕊) 通信作者:单若冰,Email: shanrb@163. com 【摘要】目的对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 室近10年早期新生儿死亡特征进行分析,探索早期新生儿 死亡的原因及相应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青岛市妇女儿童医 院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10年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死 亡新生儿病例资料,对住院早期新生儿死亡病例临床情况及 主要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青岛市妇女儿童医 院共入院16 314例新生儿,共死亡525例,生后1周内早 期新生儿死亡408例,包括214例早产儿,194例足月儿, 占新生儿死亡的77. 71%o前后5年比较,病死率明显下降(P [Key words】Early neonatal; NICU; Mortality; Death features ; Death causes ; Retrospective analysis ; Premature infants; Epidemiologic study 新生儿病死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医疗卫生水 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降低早期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病死率 则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关键。本文对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住院早 期新生儿死亡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 重症监护室收治的生后7 d内新生儿即早期新生儿[1]死亡 病例408例(其中抢救不成功死亡172例,因疾病危重、经 济原因或预后因素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后死亡236例),均填 写了《新生儿死亡报卡》,并通过青岛市围产儿死亡评审。 病例总数来源于病案统计报表,放弃治疗后死亡病例通过开 具死亡证明、死亡补漏调查等方法确定。 2方法 制定《早期新生儿死亡流行病学调查表》,查阅病历资 料记录患儿基本信息及死亡原因,将直接或主要导致患儿 死亡的具体疾病作为主要死因,各疾病诊断标准均参照第4 版《实用新生儿学》。按5年为一时段将所有病例分为两组, 以了解不同年代死亡原因的变迁;按胎龄不同将早期死亡新 生儿分为0. 05)o 2.2早期新生儿不同死亡时间死因分析及评分比较 2. 1早期新生儿不同死亡时间死因分析408例早期 死亡病例中,生后Id内死亡110例,占死亡总数27. 00%, 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重度窒息、RDS、严重先天畸形、MAS等;? 3d死亡192例,占47. 06%,主要死亡原因为RDS、重度窒 息、先天畸形、严重出血性疾病(肺出血、颅内出血等)等;? 7 d死亡106例,占25. 98%,主要死亡原因为严重感染性疾 病、重度窒息、先天畸形、严重出血性疾病等。显示死亡病 例主要集中在生后3天以内(74.02%),后期因感染性疾病 死亡比例上升。 2.2早期新生儿不同死亡时间评分比较 如表3,?1 d、?3 d和?7 d死亡早期新生儿三组的1 min、5 min、10 min Apgar评分及SNAPPE-II评分(疾病危重度评分)比较, 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新生儿病死率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医疗卫生水平及 妇幼保健水平有关,每年大约99%的新生儿死亡发生在低收 入、中等收入水平国家[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 产科诊疗技术的发展及新生儿重症监护、早产儿管理技术的 不断提高,使新生儿病死率有了明显下降,但与发达国家相 比仍有一定差距。美国2005、2006、2007年新生儿的病死 率分别为4. 54%。、4. 46%。、4. 42%。[4-6]°据中国卫生事业 发展情况公报,2008、2009、2010、2011年我国新生儿的病 死率分别为 10. 2%。、9. 0%。、8. 3%。、7.8%。[7-8]。世界卫生 组织(WHO)报道,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40%, 75%新生儿死亡发生在生后1周内[9]。本组资料显示,7 d 内死亡的病例占新生儿死亡的77.71%,与WHO报道一致,其 中74. 02%于生后3d内死亡,3 d内主要死因为重度窒息、 RDS、先天畸形等,4?7 d主要死因为重度窒息、先天畸形, 其中感染性疾病因素上升。因此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关键是 降低早期新生儿病死率。 早产相关疾病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组资料 显示,生后1周内死亡病例中早产儿占52. 45%,其中胎龄 [4] Mathews TJ ,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