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附件2
登革热诊疗方案
(2024年版)
登革热(Denguefever,DF)是由登革病毒(Denguevirus,
DENV)引起,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
特征为突起发热、全身疼痛、皮疹、出血及白细胞减少等,
严重者出现休克及重要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近年来,我国
输入引发的本地传播登革热疫情累及地区呈扩大趋势,有由
南方亚热带地区向中、北部温带地区扩散倾向。为进一步规
范登革热临床诊疗工作,在《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第2
版)》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诊疗经验,制订本诊
疗方案。
一、病原学
登革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
45~55nm,共有4个血清型(DENV-1、DENV-2、DENV-3
和DENV-4),均可导致人类感染,引发重症,其中DENV-4
型病毒传播力较弱,累及范围较小。我国本地传播登革病毒
流行株血清型与境外输入病毒相关联,以DENV-1型、
DENV-2型多见。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内含单一可读框
依次编码3种结构蛋白和7种非结构蛋白。NS1抗原是非结
构蛋白中的一种糖蛋白,在急性期血清中大量存在,可作为
早期诊断指标。
1
登革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在4℃条件下
其感染性可保持数周,在-70℃或冷冻干燥状态下可长期存活。
超声波、紫外线、0.05%甲醛溶液、乳酸、高锰酸钾、龙胆
紫均可灭活病毒。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在我国传播媒介主要为白纹伊
蚊和埃及伊蚊。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部分人发病。登革病毒感染后,
可对相同血清型病毒产生持久免疫力,但对不同血清型病毒
感染不能形成有效保护。
(四)流行特征。
登革热在全球存在媒介伊蚊分布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广
泛流行,累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拉丁美洲地区、西
太平洋区、东南亚区、东地中海区等地区,登革热传播可常
年发生。我国虽尚未形成稳定的登革热本地传播疫源地,但
输入性病例常年可见。广东、云南、福建、浙江、广西、海
南等多个省份曾多次发生输入引发的本地传播登革热疫情,
夏秋季高发,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以青壮年为主。
2
三、发病机制
登革病毒经伊蚊叮咬侵入人体后,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增殖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然后定位于网
状内皮系统和淋巴组织中,在外周血单核细胞、组织中的巨
噬细胞和肝脏的Kupffer细胞内复制,再次进入血液循环,
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引起临床症状。登革病毒与机体产生
的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
管扩张、充血,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及血液有形成分外渗,
引起血液浓缩、出血和休克等病理生理改变。同时病毒可抑
制骨髓中白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出血机制可能与血小板减少
及其功能障碍、凝血因子消耗有关。
重症登革热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登革病毒二次
感染所致的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ADE)、细胞因子风暴、病毒毒力变异等因
素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为5~9天。
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程可
分为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多数病例病情较轻,仅有
发热期和恢复期表现,少数病例为重症登革热,表现为严重
出血、休克及重要脏器损伤。
(一)急性发热期。
3
常急性起病,发热为首发症状,可伴畏寒,24小时内体
温可达39℃以上。部分病例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
3天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也称“马鞍热”)。发
热时可伴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明显乏力,并
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颜面四肢可
见充血性皮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船舶与海上技术 引航员软梯 第1部分:设计与规范-编制说明.pdf
- 船舶与海上技术 引航员软梯 第3部分 附件及相关设备-编制说明.pdf
- 船舶与海洋技术 大抓力平衡锚-编制说明.pdf
- 船舶与海洋技术 电气舵角指示器-编制说明.pdf
- 船舶与海洋技术 可调式滚轮闸刀掣链器-编制说明.pdf
- 船舶与海洋技术 引航员软梯 第2部分:维护、使用、勘测和检查-编制说明.pdf
-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A类设备性能和测试要求-编制说明.pdf
-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B类设备技术要求 第2部分:自组织时分多址(SOTDMA)-编制说明.pdf
-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术语-编制说明.pdf
- 船用半导体变流器通用技术条件-编制说明.pdf
- 低空飞行器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件制造技术要求编制说明.pdf
- 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白皮书2024.pdf
-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7部分_码头、露营地、市集广场、电动车辆充电站等特定应用的成套设备-编制说明.pdf
-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0部分:规定成套设备的指南-编制说明.pdf
- 低压电器用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器(MOV)技术规范-编制说明.pdf
-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3部分_开关、隔离器、隔离开关及熔断器组合电器-编制说明.pdf
-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4-3部分:接触器和电动机起动器 非电动机负载用半导体控制器和半导体接触器-编制说明.pdf
-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9-2部分:电弧故障主动抑制系统 基于光信号的内部电弧探测和抑制设备-编制说明.pdf
-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及镀锌钢管-编制说明.pdf
-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 第3部分:利用涂层、罐封和模压进行防污保护-编制说明.pdf
最近下载
- 矿区1∶1万地质填图工作细则.pdf VIP
- 新能源场站宽频振荡就地监测控制方法及装置.pdf VIP
- 航空公司飞机失事应急预案演练脚本.docx VIP
- DLT 5210.1-2021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全套表格最新201至400页.docx VIP
- 巨量引擎2024卫浴行业白皮书.pptx
- 湖南郴电国际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汇编.docx VIP
- 斯巴拓SBT904D2手持操作说明书(二通道232 485变送器).doc VIP
- 中国成人患者围手术期液体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5版)解读.pptx
- 15 铁路营业线工程施工安全专项处置预案.doc VIP
- 《小学二年级家长会》课件(五套).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