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中人格形塑之后天成因观以‘情痴情种’为中心-成大中文系.PDFVIP

论红楼梦中人格形塑之后天成因观以‘情痴情种’为中心-成大中文系.PDF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红楼梦中人格形塑之后天成因观以‘情痴情种’为中心-成大中文系

成大中文學報 第四十五期 2014 年6 月 頁287-338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 論《紅樓夢》中人格形塑之後天成因觀 ─以 「情痴情種」為中心 歐麗娟* 摘 要 本文從 「個體發生」(ontogeny )的角度,探討《紅樓夢》中關於人物之人格結 構的認識論與性格特質的後天成因觀。研究結果發現:在面對「正邪兩賦」之輩的 個體緣起以及相關而來的才性論等問題時,書中雖然藉由氣本論解釋了先天的稟賦 形成一個人獨立的內在系統,攜帶著一種類似遺傳的密碼,成為生命各階段中起著 統合與推動力量的核心元素 ,但那只是一種原始的精神元質,作為必要條件而非充 分條件,並不足以涵括其性格特質的全部成因;尚且必須在後天成長環境─即「家 庭」此一社會化的初級單位的導引下,個體才能進行類型分化,具體模塑出三種不 同的表現型(phenotype ),由此高度肯定了慣習(habitus )的關鍵性。可見文化與個 人之間相互影響、而非對立的深層關係。 關鍵詞 :紅樓夢 、情痴情種 、表現型、慣習、有閒階級 *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287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五 期 A Posteriori Determinant of Personality Formation in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Focus on ‘qing-chi-qing-zhuong’ Ou Li-Chua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ored the formation of role persona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of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ntogeny. My thesis focused on the mixing of goodness and devilish (正邪兩賦) in particular, upon its assertion about qing-chi-qing-zhuong (情痴情種) in the Nobility and Wealth House (公侯富貴之家). The origination of a person’s characteristic, either good or evil, is related to both an instinctive ch’i (先天之氣) and a posteriori cultivation/education as described in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Under the supports and influences of three classes of different familial environments, the instinctive endowment of goodness or devilish would be further differentiated into three different phenotypes. The novel claims that the qing-chi-qing- zhuong, the most described and emphasized phenotype in the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