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_读书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作者介绍 李宗吾,1879年(清光绪五年)生于成都,一度任国民党政府官员、四川大学教授,后成为自由撰稿人,于1944年去世。    奇书《厚黑学》成稿于1917年。曾连载于成都《公论日报》,后由故未能载完。几经周折,在1934年正式出版。 二、内容简介 厚与黑,即所谓“厚脸皮”、“黑心子”,是人际交往的两大法宝,也是运用口才的两大法器。厚黑学以三国英雄、楚汉名将为主论叙脸厚黑之心得,以三步工夫为总结,强调黑与厚的不同概念。 在书中,李宗吾先生反复提到刘备和曹操。刘备的特长全在脸皮厚,而曹操的特长全在心黑。曹操和刘备是封建政治家的双绝,他们把厚黑表现得淋漓尽致,运用得炉火纯青,而作者又把孙权与项羽、韩信、范缜一一列出来,说明黑不厚或厚不黑都算不上杰出,难成大事。 三、社会争议 反对厚黑学的人认为这是教育人们为人处世脸要厚,心要黑,处事圆滑宣扬性恶论的学说,李宗吾对人性的理解,以恶为先,所以论人,先看到恶的一面,然后放弃人性善的一面,这对社会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使人变得阴险、狡诈。甚至还有人创立了“薄白学”来与之对应,反对这一学说。 支持厚黑学的大致分为两派 一方是真正的厚黑教的,他们奉李宗吾为教主,认为他的每一句话都是至理名言,生活中为人处世就应像李宗吾的《厚黑学》一书中说的那样。 另一方认为,厚黑盛行,是李宗吾无奈的呐喊,他赤裸裸地说出了许多人不愿说的话,以反讽的语气,呼吁发扬厚黑学,其实是与鲁迅的《狂人日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对社会深刻反思之后发出的内心呐喊,甚至有人认为李宗吾应与鲁迅有相同的地位。 四、社会影响 李宗吾对人性的理解与概括能力,打破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矛头直指“人之初,性本善”的文化模式,大胆揭露人性的黑暗面,以不同观点解读人性,其学说所造成的社会冲击,足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评为精华。《厚黑学》在大陆倍受争议的同时,在海峡对岸,台北图书馆却将此书作为镇馆之宝,柏杨、南怀瑾、李敖等人对李宗吾更是推崇备至。由此,李宗吾的《厚黑学》社会地位可见一斑。 五、读后感想 在我看来,李宗吾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一定是抱着积极地目的的,必定并不仅仅是让人们学得阴险、狠毒。林语堂评:要知李氏发布《厚黑学》,是积极的,并非消极的,不是只嬉笑怒骂而已,是对社会人心实有“建设性”。旨在“触破奸诈”,引人入正!而李宗吾先生也希望读者耐心去读,不可先存一个心说:“厚黑学,是诱惑人心的东西。”如果一味的厚黑,一味的损人利己,这样的人是不会成功的,是会叫人鄙视的。无论对谁,都满口的仁义道德,是书呆子式的幼稚,对冻僵的毒蛇,不可怜也罢。光讲仁义,是迂腐的;光讲厚黑,是片面的。厚黑学---以图谋众人之公利,越厚黑,人格越高尚 。大家要正确的运用和理解《厚黑学》原理,能受益于个人,更能受益于社会,受益于人类。 * * 《厚黑学》 读书报告 王 潇 2011年11月28日 长江大学第六届学生干部高级班骑兵联八组读书报告会 第一步: 厚如城墙,黑如煤炭。 因为城墙虽厚,轰以大炮, 还是有打破的可能;煤炭虽黑, 但颜色讨厌,众人不愿接近它。 所以只算初步的工夫。 第二步: 是厚而硬,黑而亮。深与厚学的人,任你如何攻打,他一点不动。人能够达到第二步固然同第一步有天壤之别,但还着了迹象,有形有色,所以有本事的,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 第三步: 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至厚至黑,天下后世皆以为不厚不黑。这才是厚黑的最高境界。 * *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