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难易程度及机台判断..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州日中天铝业有限公司 Suzhou Rezhongtian aluminium CO.,Ltd. . 挤压生产难易程度判断及机台选择 技 术 部 一、挤压生产难易程度判断 1.1 宽厚比 1.2 舌比 1.3 难度系数 1.4 不对称性 1.5 尺寸精度 1.6 挤压比 1.7 壁厚不均匀性及倒角大小 1.1 宽厚比 宽厚比=L/t(如下图所示) 普通难度:宽厚比≤40 中等难度:40<宽厚比≤90 高 难 度: 90<宽厚比≤120 超高难度:宽厚比≥120 1.2 舌比 如下图所示,舌比=T/W= A / W2(A表示阴影处面积) 普通难度:舌比≤4(当舌比≥3就要考虑导流模) 中等难度:4<舌比≤5.6 高 难 度: 6<舌比≤10 超高难度:舌比>10 1.3 断面复杂系数k(难度系数) k=型材的周长÷型材横截面积 注:这里的型材周长包括内腔。并且每增加一个内腔难度系数增加0.3。 普通难度:k≤1.4 中等难度:1.4<k≤2.2 高 难 度: 2.2<k≤2.6 超高难度: k≥2.6 1.4 断面不对称性η η=L÷D 普通难度: η ≤0.08 中等难度:0.08<k≤0.12 高 难 度: 0.12<k≤0.20 超高难度: k≥0.20 1.5 尺寸精度 包括壁厚尺寸、非壁厚尺寸和形位尺寸三部分。 根据GB5237-2008(建筑铝型材)和GB/T14846-2008(工业用铝型材)的难度等级,出口料可能还要符合外国标准如日本的H4100-2006,欧洲的DIN-EN755。 普通难度:普通级 中等难度:高精级 高 难 度:超高精级或稍严于超高精级 超高难度:严于超高精级 认识各种尺寸名称: A——翅壁壁厚;B——封闭空腔周壁壁厚;C——两个封闭空腔间的隔断壁厚 H——非壁厚尺寸 E——对开口部位的H尺寸偏差有重要影响的临时基准尺寸 非壁厚尺寸分两类:(1)实体部分小于75%的; (2)实体金属部分不小于75%的。 外接圆直径 H尺寸 实体金属部分不小于75%的H尺寸的允许偏差 g、h,± 实体金属部分小于75%的H尺寸对应于下列E尺寸的 允许偏差a、b、c、d、e、f,± >6~15 >15~30 >30~60 >60~100 >100~150 >150~200 1栏 2栏 3栏 4栏 5栏 6栏 7栏 8栏 ≤100 ≤3.00 0.13 0.21 0.25 - - - - >3.00~10.00 0.15 0.26 0.31 0.35 - - - >10.00~15.00 0.17 0.31 0.35 0.39 0.43 - - >15.00~30.00 0.21 0.35 0.39 0.43 0.48 - - >30.00~45.00 0.26 0.45 0.49 0.56 0.65 - - >45.00~60.00 0.31 0.52 0.56 0.67 0.77 - - >60.00~100.00 0.52 0.73 0.82 1.04 1.23 - - >100~250 ≤3.00 0.15 0.25 0.30 - - - - >3.00~10.00 0.18 0.30 0.36 0.41 - - - >10.00~15.00 0.20 0.36 0.41 0.46 0.51 - - >15.00~30.00 0.23 0.41 0.46 0.51 0.56 - - >30.00~45.00 0.30 0.53 0.58 0.66 0.76 0.89 - >45.00~60.00 0.36 0.61 0.66 0.79 0.91 1.07 1.27 >60.00~90.00 0.61 0.86 0.97 1.22 1.45 1.73 2.03 >90.00~120.00 0.61 0.86 0.97 1.22 1.45 1.73 2.03 >120.00~150.00 0.86 1.12 1.27 1.63 1.98 2.39 2.79 >150.00~200.00 1.12 1.37 1.57 2.08 2.51 3.05 3.56 >200.00~250.00 1.37 1.63 1.88 2.54 3.05 3.68 4.32 扭拧度:将型材置于平台上,并使其一端紧贴平台。型材借自重达到稳定时,测量型材翘起端的两侧端点与平台间的间隙值T1和T2,如图19所示,T2与T1的差值即为型材的扭拧度。(注意扣除端头弯曲度以后) 1.6 挤压比λ 挤压比λ=挤压筒横截面积÷型材横截面积 注1:挤压比越大,所需的挤压力越大,模具变形越严重,越难挤压。 (1)越大的机台,挤压比应该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